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建职教高地 为梦想筑梯|让高职校企合作更深入!湖北“产业教授”受热捧两头俏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教育频道

2022-11-28 16:29 来源: 湖北省教育厅
【字体:

  刘文涣在学校上课(受访者提供)

  11月18日下午2时15分,刘文涣理了理衣角,走进教室,开始了有关光器件无源器件产品的授课内容。作为武汉光迅科技的一名工程师,他授课的对象并不是企业员工,而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们。

  2014年以来,湖北省教育厅陆续选聘一批特色人才到省内高校兼职担任“湖北产业教授”。武汉光迅科技制造部副总经理何俊是其中之一。刘文涣正是何俊带领的技能教师团队成员。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探访发现,“产业教授”一方面把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引入院校,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成为院校的教学和实习基地,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充当“桥梁”。

  “产业教授”进校授课

  今年7月,因疫情原因,本应到学校授课的何俊,在办公室开始了线上授课。作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教授”,他经常给学校老师讲解有关光器件的最新技术和工艺。

  何俊线上授课(通讯员提供)

  “课堂上,我会结合企业生产实践,将新技术和新工艺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比如这一次是围绕数字化设计、制造、运营,智能化运维展开讲解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何俊表示,“学生们”听得非常认真。

  据悉,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业教授”何俊,武汉光迅科技派出了由10名工程师组成技能教师团队,参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核心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让该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季峰欣慰的是,通过“产业教授”的培训,学校老师们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学生们很受用。

  通过授课,为高校输入新技术理念,这种从企业管理到高校老师的身份转变,让何俊非常有成就感。不过,他笑着表示,作为企业负责人,他在授课时也有“私心”。

  何俊坦言,他在企业进行招聘时,发现学生进厂的意愿度在下降,应届生进入企业工作成为工匠人才,是很好的职业发展方向,但现在很多学生似乎不喜欢企业的管理模式。

  针对这个问题,何俊考虑在课程中增加有关职业经历、成长经历的分享。“我希望通过过来人的经验去影响更多的学生,职业精神也是企业很看重的,并且也想更多地了解学生们内心的想法。”何俊说。

  缩短毕业生入职适应期

  “产业教授”进课堂,除了传经授宝和定制人才,对产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让院校十分开心。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王祖华,是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的资深专家。最近,他正在推动武昌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与武汉船舶职院联姻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动职院教师及船企员工在船舶智能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并协助武汉船舶职院完善智能制造模拟教学产线建设。

  王祖华参与武汉船舶职院船海学院202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通讯员提供)

  “以前,船厂需要的是劳动密集型手工人才。随着科技发展和产线升级,具备高科技设备操作或智能产线运维能力的技能人才成了‘香饽饽’。”王祖华表示,“产业教授”推动职院与企业的多维度融合,聚焦需求,优化供给,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加速转型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最近,何俊也在和武职的老师们讨论高速光芯片实验室建设计划。“我们和高校共建实验室,首先是要结合企业生产工艺需求,这样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就能快速缩短适应期,学有所用。”

  搭建起校企之间的“桥梁”

  “我们研究所侧重技术研发和船舶设计,船厂侧重工艺实现和总装建造,职业院校主要是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再培训。三方优势互补空间巨大,融合协作大有作为。”王祖华认为,产业教授就是一座桥,可以更好链接产业上下游,更优地匹配产业供需。

  何俊认为,“产业教授”加强了企业与高校协作。企业有经营压力,在乎的是项目能不能市场化,而学校更注重学术研究成果,轻产业化,这中间会有一定的矛盾。“通过协作,这种痛点会越来越少。”

  据了解,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启动首批“湖北产业教授”选聘工作,其中高职院校于2018年开始引进产业教授。截止到目前,已有数百名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走进武汉高校,通过引进新理念、共建实训室、开发新课程,促进生产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武汉船舶职院船海学院陈彬院长表示,“产业教授”对学校的教育体系、发展规划、专业优化等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大大促进了创新型、实践型的技术人才培养,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十分契合当前“制造强国、海洋强国”国家战略。

  信息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 看完请点个 在 看 鼓励一下辛勤的小编 ↓↓↓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