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成长导师?·?回顾】蒋亚新:关于分离焦虑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05-25 12:00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字体: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 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
  —— 西尔维娅· 克莱尔 (英国心理学家)
  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孩子与其依恋的亲人或家庭在分离时存在着过度分离焦虑情绪,在心理体验和外在言行上出现各种不适应的表现,比如入园入学时的情绪过激、对新环境适应缓慢、分床睡眠困难等。这些情绪冲突发生频率高,家长们迫切需要缓解的方法,基于广大读者的需求,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邀请武汉经济广播《今晚我和你》节目主持人、心理咨询专家蒋亚新老师作客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报告厅,以分离焦虑的成因、依恋的不同类型、以分离为镜,检视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本次活动持续两个半小时,共吸引线上线下600余名读者参与,线上互动点赞次数超过3500次。


  分离的时机


  分离焦虑虽然多见于婴幼儿时期,但实际上始于婴幼儿、延伸至青少年乃至成人阶段。蒋亚新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孩子一生要经历分离的八个阶段:第一次分离是身体分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第二次分离是怀抱分离,主要在孩子一周岁后;第三次分离是断奶分离,大约在孩子两周岁;第四次分离是环境分离,比如孩子入园或分床入睡,大约在孩子三周岁;第五次分离是心理分离,大约在孩子十三周岁左右,也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青春期”阶段;第六次分离是精神分离,大约在孩子十八周岁,孩子通过走进高校逐步融入社会;第七次分离是家庭分离,孩子成家立业,组建新的家庭;第八次分离是生死分离,生命旅程趋于结束。


  分离不是越早越好,应该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如果家长们被一些错误的观念误导,选择“哭声免疫法”等较为极端、粗暴的分离方法,孩子就会因为缺乏对爱的感知,从而缺乏安全感,这样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是不利的。因此,要参照上述八个阶段科学地做好分离,父母要特别关注分离这件事情,一旦准备不足或者粗暴分离,孩子将用一生面对分离的功课。


  多角度体会分离焦虑


  蒋亚新老师首先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了分离焦虑的两种类型:分离性焦虑(与熟悉的人分离)和适应性焦虑(与陌生的环境适应)。接着,他向各位读者介绍了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观察到的婴儿分离焦虑三阶段:啼哭踢闹的反抗阶段、哭闹程度稍有缓解的失望阶段和逐步冷静的超脱阶段。随后,他还按照儿童的行为反应分享了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依恋,孩子有较好的合作性,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这种是较为理想的依恋关系;沉溺型依恋,孩子对于家长过度依赖,其依赖行为是不理智、不规律、情绪化的,孩子可能处于矛盾焦虑之中,其形成原因是因为婴儿时期的生理需求未能得到规律性满足;回避型依恋,表现在儿童既有极度依赖,又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其形成原因在于婴儿时期精神的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由于此种依恋可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家长要多加观察;混乱型依恋,表现在对亲人的依恋既向往又退缩,混合了焦虑和回避两种依恋类型,不容易构建良好的亲密关系,需要家长持续关注和干预。


  从父母的角度看,要警惕对孩子生活情感过度包办导致的过分依附,缺乏自己的独立空间“连体人” 的现象;还要警惕由于夫妻存在分歧,孩子选边站的“同盟军”粘连对外的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于亲密关系、个人经历或者亲子关系出现了偏差。因此父母要不断学习注重个人成长,做到日常生活保持觉察,夫妻亲密关系归位,就此完成必要的分离。


  辩证看待分离与成长


  发展心理学认为,分离焦虑是孩子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孩子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蒋亚新老师总结道,分离的本质反而是爱的连接,要采取辩证的方法,科学理性地对待分离,分离不应该刻意的隔离、有意的冷漠、偷懒的撒手,而应该从小和孩子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家长的角色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爱的连接,比如对孩子的关注,特别关注和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好爱的表达,父亲积极参与孩子成长全过程,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等。
  分离集中体现在日常中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家长们要正确认识、巧妙处理,分离是成熟的父母用爱陪伴孩子后的瓜熟蒂落,只有培养出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才能让孩子自主健康地完成分离。
  通过分离这面镜子,我们能看到亲子关系的本质是爱的连接,要尊重深层规律,不管亲密关系距离如何改变,生命的成长和爱的成熟不会改变。最后,蒋老师以舒婷的《致橡树》中木棉与橡树“既永远分离,又终身相依”点题,引起读者们广泛的思考。


  蒋亚新老师多年以来通过电台节目帮助广大听众了解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困惑,保持心理健康。本次活动他展示出风趣幽默、谈吐儒雅、嗓音磁性的特点,内容丰富,节奏张弛有度,既有个案详述,又有现场互动演绎,娓娓道来的各种理论和建议让读者们受教颇丰。
  
  
  
  读者反馈
  王先生 :此次活动很好,对家长成长提升有帮助,对孩子要加强了解学习,希望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谢谢“成长导师”和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赵女士: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亚新老师非常专业、深入浅出地讲解孩子入园分离焦虑这种普遍现象,认清分离的本质,更需要日常生活中的爱的连接,多从独立人格的角度关注孩子,多关注养育者陪伴的质量。关于四种依恋类型,我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建立好安全型依恋,分离不等于刻意的隔离、有意的冷漠、懒散的撒手。 孙先生 :对孩子的成长,要坚持和孩子互动、陪伴,多做情感交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王女士 :建议会场的布局稍加改变,更利于读者的交流、互动和游戏;为孩子设计特别的会场布局,便于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希望活动场地的指引更明显一点。 何女士: 今天很荣幸能与专业人士亚新老师交流,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要能觉察他们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挖掘情绪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尤其是家长要首先保持冷静,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帮助孩子度过成长路上的难关。家庭要团结一心,一起去面对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来源: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部
  编辑:鄂小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