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被拆穿了?
二舅被拆穿了?
视频截图
前段时间,《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全网刷屏,可谓年度现象级视频。
这则11分钟的视频浓缩了二舅的大半生。从小就是天才少年,却因打针落下残疾,终身未婚,经历过一段似是而非的爱情,领养了一个女孩,为她在城里买房、打了全屋家具。如今,他做木工、维修各种物件,与老母亲相伴,是村里人都离不开的“歪子”。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的是真好。”
B站23.7万条弹幕,满屏都是网友打出的“敬二舅”。
这不是农村题材的视频第一次火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和之前李子柒、张同学爆火后的事件发展走向相似,部分网友对视频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据媒体报道,蜂拥而至小山村寻找二舅的人很多,二舅和姥姥已经被亲人接走,连村支书想找“歪子”都找不到。有人开始怀疑这是视频作者害怕露馅,在故意隐藏。
视频作者微博截图
随着当地有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对视频中二舅的情况进行调查,网友们对其真假的质疑声达到了顶点。
大家发现:
二舅其实是作者老婆的二舅,作为外甥女婿,在过往人生中,作者和二舅的交集有限;
卫生院老院长表示,二舅患的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并非打针直接导致残疾;
二舅的残疾不算严重,伸不直的左腿能开车,上坡也能踮着,借点力;
残疾证的下发和该有的低保优待,从90时代一直是到位的;
姥姥由兄弟姐妹五个轮流照应,愿意待谁那儿就待谁那儿;
还有一些小细节,如“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与二舅的真实年龄(1957年生),存在细微出入;视频开始的老砖房并不是二舅常住的地方,也没有“比美国还早”。
可以说视频有七成是真的,却有三成与事实有出入,恰好处于“翻车了,又没完全翻”的尴尬境地。
如果时间倒流,视频作者没有说出“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也许这个故事能一直美好的留存在大家心中。
视频作者受访截图
其实,在当地很多人看来,尽管有一点出入,但二舅无愧于“一个有残疾、终生未婚却坚强乐观的能工巧匠”。
创作者或许是为了紧扣自己预设的主旨,只呈现了部分真实,做了一些艺术加工。
而部分掘地三尺追逐热点的媒体,将视频原本表现出的豁达和云淡风轻,活生生扭曲成了歌颂苦难,或者恶意揣测加以口诛笔伐,引发舆论争议,终尝流量反噬的苦果。
被“真实”故事和“完美”二舅所感染,最后却觉得感情错付了的网友,则又受到了一次网络磨砺,习得了观赏爆红视频的正确姿势。
无论如何,这些纷扰都和二舅无关了。
只是被城里来的亲戚花三天拍摄了个视频,就不得不离开自己惯常生活的小院,今后二舅大概也会继续生活在媒体和网络的目光之外。
天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二舅的大哥。对于视频的爆火,大哥表示“几乎没有虚构”,看到视频自己“眼里出泪花”。但当天目新闻记者问及“对二弟生活的不易的看法”时,大哥显得很平淡,“农村里都是这个样子的,不是稀罕事。”
如哲学家斯宾诺莎在 《伦理学》第三部分序中写道:“大部分写文章谈论人类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人,好象不是在讨论遵守自然界的共同规律的自然事物,而是在讨论超出自然以外的事物似的。”
二舅总有办法,因为二舅就是这样生活的,如同他的父辈、祖辈们一样顽强生活着。
无论感受到励志、热泪盈眶,还是不屑,认为他是“缺乏选择”,或者口诛笔伐,都只是他者的凝视,二舅只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都是观者自身“精神内耗”的卡点。
当乡村成为取悦城市中产的良药,被作为稀奇的景象不断呈现着,真实的农村人反而被边缘化着。
所幸,在B站这个平均年龄22.8岁的年轻社区中,许多人想起了远去的农村生活,想起了自己的二舅三叔,也想起要“排除万难”。
B站评论截图
关注真正的农村,点击 荆楚悦读,或登录 湖北省图书馆 官网,电子图书—荆楚悦读湖北省图书馆书香阅读平台,搜索了解。
参考资料:
天目新闻 找不到的二舅,回不去的村庄
来源:数字图书馆工作部
编辑:鄂小图
视频截图
前段时间,《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全网刷屏,可谓年度现象级视频。
这则11分钟的视频浓缩了二舅的大半生。从小就是天才少年,却因打针落下残疾,终身未婚,经历过一段似是而非的爱情,领养了一个女孩,为她在城里买房、打了全屋家具。如今,他做木工、维修各种物件,与老母亲相伴,是村里人都离不开的“歪子”。
“都说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胡一把好牌,而是打好一把烂牌。二舅这把烂牌,打的是真好。”
B站23.7万条弹幕,满屏都是网友打出的“敬二舅”。
这不是农村题材的视频第一次火爆,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和之前李子柒、张同学爆火后的事件发展走向相似,部分网友对视频真实性产生了质疑。
据媒体报道,蜂拥而至小山村寻找二舅的人很多,二舅和姥姥已经被亲人接走,连村支书想找“歪子”都找不到。有人开始怀疑这是视频作者害怕露馅,在故意隐藏。
视频作者微博截图
随着当地有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对视频中二舅的情况进行调查,网友们对其真假的质疑声达到了顶点。
大家发现:
二舅其实是作者老婆的二舅,作为外甥女婿,在过往人生中,作者和二舅的交集有限;
卫生院老院长表示,二舅患的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并非打针直接导致残疾;
二舅的残疾不算严重,伸不直的左腿能开车,上坡也能踮着,借点力;
残疾证的下发和该有的低保优待,从90时代一直是到位的;
姥姥由兄弟姐妹五个轮流照应,愿意待谁那儿就待谁那儿;
还有一些小细节,如“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二舅正是十八九岁”,与二舅的真实年龄(1957年生),存在细微出入;视频开始的老砖房并不是二舅常住的地方,也没有“比美国还早”。
可以说视频有七成是真的,却有三成与事实有出入,恰好处于“翻车了,又没完全翻”的尴尬境地。
如果时间倒流,视频作者没有说出“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也许这个故事能一直美好的留存在大家心中。
视频作者受访截图
其实,在当地很多人看来,尽管有一点出入,但二舅无愧于“一个有残疾、终生未婚却坚强乐观的能工巧匠”。
创作者或许是为了紧扣自己预设的主旨,只呈现了部分真实,做了一些艺术加工。
而部分掘地三尺追逐热点的媒体,将视频原本表现出的豁达和云淡风轻,活生生扭曲成了歌颂苦难,或者恶意揣测加以口诛笔伐,引发舆论争议,终尝流量反噬的苦果。
被“真实”故事和“完美”二舅所感染,最后却觉得感情错付了的网友,则又受到了一次网络磨砺,习得了观赏爆红视频的正确姿势。
无论如何,这些纷扰都和二舅无关了。
只是被城里来的亲戚花三天拍摄了个视频,就不得不离开自己惯常生活的小院,今后二舅大概也会继续生活在媒体和网络的目光之外。
天目新闻记者采访了二舅的大哥。对于视频的爆火,大哥表示“几乎没有虚构”,看到视频自己“眼里出泪花”。但当天目新闻记者问及“对二弟生活的不易的看法”时,大哥显得很平淡,“农村里都是这个样子的,不是稀罕事。”
如哲学家斯宾诺莎在 《伦理学》第三部分序中写道:“大部分写文章谈论人类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人,好象不是在讨论遵守自然界的共同规律的自然事物,而是在讨论超出自然以外的事物似的。”
二舅总有办法,因为二舅就是这样生活的,如同他的父辈、祖辈们一样顽强生活着。
无论感受到励志、热泪盈眶,还是不屑,认为他是“缺乏选择”,或者口诛笔伐,都只是他者的凝视,二舅只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都是观者自身“精神内耗”的卡点。
当乡村成为取悦城市中产的良药,被作为稀奇的景象不断呈现着,真实的农村人反而被边缘化着。
所幸,在B站这个平均年龄22.8岁的年轻社区中,许多人想起了远去的农村生活,想起了自己的二舅三叔,也想起要“排除万难”。
B站评论截图
关注真正的农村,点击 荆楚悦读,或登录 湖北省图书馆 官网,电子图书—荆楚悦读湖北省图书馆书香阅读平台,搜索了解。
参考资料:
天目新闻 找不到的二舅,回不去的村庄
来源:数字图书馆工作部
编辑:鄂小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