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i?品书香丨寒露:夜露凝寒,万物皆秋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10-08 13:40 来源: 武汉图书馆
【字体: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相比白露,寒露是天气由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地面的露水更冷、更多,露珠寒光四射。
  一候鸿雁来宾
  从白露到寒露,大雁先后飞往南方过冬。“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相较白露节气,寒露时南迁的鸿雁相对较晚。按照“先到为主,后至为宾”的说法,晚到的大雁便被当作“宾客”对待。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古人发现此时鸟雀难觅踪影,海边却恰巧出现了大量的蛤,其颜色、条纹与雀鸟十分相似,便误以为这是雀鸟飞入大海后变成了蛤螂,实则是古人对飞物化为潜物的生命轮回的美好期盼。


  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时节,草木零落,百花凋零,耐寒的菊花却迎着秋风傲然盛放。山间野菊也悄然绽放,漫山遍野的菊黄,秋风中弥漫着清香,为萧索的秋日增了颜色,添了芬芳。


  寒露时温度的急剧下降,加快了深秋之景的出现。秋风袭来,梧桐叶落、荷花凋残,尽管如此,依旧有新生在大地上演:茅草飞绒,野菊含苞,枳惧新熟,冬枣诱人,尊距花星星点点,铁冬青簇拥枝头,木芙蓉染胭脂色……一切都在秋风与晨露中改换新颜!
  - 01-


  寒露丨节气习俗


  赏菊、饮菊花酒
  有资料显示,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通常被称为菊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菊花开得最艳丽的时节。所以,人们也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赏菊。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还可除秋燥。因此,它是汉代宗贵达官常饮的佳酿。
  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
  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
  吃花糕
  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为“糕”与“高”谐音,古人坚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寓意步步高升。
  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干果。“细花糕”有三层、两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
  - 02 -


  寒露丨饮食与养生




  中医在四时养生中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时节气候变冷,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收”二字。
  金秋:燥邪当令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
  寒冷:穿衣保暖
  过了寒露,天气由凉转寒,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俗话说:“寒露脚不露。”这就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身体,注意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部的脂肪层较薄,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
  这时候,护脚就非常重要了。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衣服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饮食宜忌:多甘润,少辛辣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
  宜食:小白菜、花菜、胡萝卜、藕、紫菜、银耳、石榴、梨、香蕉、山楂、柑橘等。
  忌食: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
  - 03 -


  寒露丨好书荐读


  《山城里的二十四节气》


  本书描绘了山城的24个节气,每个节气包括节气初识、节气里的动植物、节气里的我们、节气体验活动、节气自然笔记四个板块。书中图文并茂地呈现了重庆本地的动植物资源、民俗文化、节气时令活动。读者可以跟随本书在恬淡舒适的文字中、在唯美清新的图片中、领略山城的时节变幻、草长莺飞、花开花谢,体验节气中的农事活动、民俗文化,尝试节气相关的美食制作、科学探秘等活动。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


  我们今天对二十四个节气中物候变化和人们活动、习俗的了解,多有赖于古诗词。古代诗人以他们对季节的感知写成或朴素或华美的诗句,并结合了他们自身的感受和遭遇。在这些诗词中,可以感受到季节之美,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怀。
  本书选取了从唐朝到清朝,著名诗人所创作的吟咏节气或季节的诗词。全书按照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顺序,从立春到大寒,每个节气精选四首左右时令古诗,配以插画家绘制的中国风插图,辅以内容解说,可以帮助读者增加节气、物候相关的知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