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孟可强 李旺: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创新现代化道路

长江时评 > 大V在此

2023-03-29 10:16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孟可强 李旺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示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任务,并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追求目标。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着眼细微,谋划实践中的具体措施和举措,更需要树立战略思维,厘清认识论上的相关问题,明确相应的实践要求、价值立场、理论底蕴、世界面向,把握推进原则和方向。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着现实考量和明确目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是朴素、自发形成的,而是具有现实的考量与明确的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是对我国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的深刻省思与急切回应,更是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生态治理方略、理念、原则、道路的长远谋划,亦不乏对过往人类社会千年发展规律、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等的洞察与鉴照。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论述中,关于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条件与形势、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生态问题的代际传递等问题的分析,无不警示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与长期性,反映了强烈的问题意识。

  这条源于时代脉搏与实践问题之中的现代化新道路,反过来又必会引领我国未来生态治理实践的创新与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以是否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衡量标准。要把握历史主动,继续向生态领域的顽疾“开战”,提出新思路新办法,以实际行为毫不动摇地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各项要求。要从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四个方面出发,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融入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之中,全方位地形成合力,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改变现实、解决问题。

  ■ 事关百姓利益与福祉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与发展的宏观战略,又是事关百姓利益与福祉的实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与民生、民心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中,频发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极端气候等事件牵动着民众的神经,成为民众心中的刺痛,严重影响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民众强烈期盼与呼唤更新鲜的空气、更洁净的水源、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等。这也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在生态领域的具体表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这一突出的矛盾与民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急民之所急、顺民之所愿,迅速并持之以恒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为了人民”是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初始动机,也是这条新道路的最终指向与目的,“人民至上”的理念是渗透于其中的灵魂。

  这条源于人民呼声与需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又必将继续被人民所坚决拥护、积极践行与不断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无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道路走到何时,都不应忘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要全面保障人民的生态权益,深度激发人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持续培养其生态意识、素养与行为,从而让人民真正成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亲历者、实践者、监督者与受益者,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汇聚力量。

  ■ 这是植根于深厚理论渊源并勇于创新的新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是实践探索的结果,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基本原理以及辩证观、系统观等方法论为其提供了科学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丰富多样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其涵养了根基。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变化与特征、现实国情与世情,在内容上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形式上借以平易近人、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生命共同体论”“两山论”“生态减贫论”等独创性论断,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价值、动力、路径、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答,最终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具有彻底的科学性与极强的创新性,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指南。

  这条植根于深厚理论渊源并勇于创新的新道路,必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新道路并将继续延伸拓展。我们不仅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应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的行动来“反哺”这一思想。我们必须做优做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宣传与阐释,多学科、多角度加深对这一思想的学理探讨与研究,多途径、多方面推动其国内与国际的立体传播。同时加强对后续新现象、新做法、新进展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提炼,主动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添砖加瓦,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 具有鲜明的世界面向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生态问题越来越并非一国之事,愈来愈呈现出无边界与无国界的特征,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这一问题上“独善其身”。针对全球、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完全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总体统摄下,秉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以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为有力抓手,谋求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鲜明的世界面向。我国率先主动承担国际生态责任,积极构建相关平台与机制,着力推进有关合作与交流,尽力弥补全球“生态赤字”,助力避免“公地悲剧”。可以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结合了国内的建设“美丽中国”与国际的建设“美丽世界”,打通了自然意义的“生命共同体”与社会意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巨大的世界意义。

  这条着眼于世界大势与人类共同利益的现代化新道路,最终必能造福全世界与全人类。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现代化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以“中国行动”支援全球生态“保卫战”,用中国生态正义维护国际生态正义,也以此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继续发扬斗争精神,反对西方生态霸权、生态殖民与生态壁垒,消弭国际生态不公正与不平等,增强国际生态合作的互信与共识。同时主动向全球讲好中国的生态环保故事,推广我国可操作性强、实践度高的生态建设经验与模式,提升我国在国际生态事务中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使中国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支持者、公正捍卫者、突出贡献者、前沿引领者,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能量”进一步释放。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