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关玉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2013年,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努力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2024年,明确提出湖北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从“努力建设”到“加快建成”,有时间上的紧迫性,更从“殷切期待”变成“现实任务”。
在湖北支点建设中,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中部唯一的超大城市,必须扛起龙头责任。
■ 武汉当好龙头有六大优势
支点建设中的龙头,需要综合实力领先、科技创新先行、现代产业引领、枢纽地位凸显、改革开放示范、生态环境优渥、文化繁荣兴盛等特征。
武汉是湖北经济主引擎。2024年湖北经济总量跨越6万亿元,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1万亿元,占全省的35%。
武汉是湖北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主阵地。2024年,在汉单位牵头项目共获国家科技奖19项、居全国城市第2。湖北存储器、航天、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4个产业基地总部基本都设在武汉,湖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武汉光电子信息等4个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也均位于武汉。此外,武汉高校云集,在校研究生有20多万,在校本科生有100多万。武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6万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0余家。
武汉是湖北的交通枢纽。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除了传统的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之外,还有通往全国高铁和通往全球的航空运输。当前,从武汉市出发的高铁可以通达湖北的各个市,跨境运输线路增至57条,武汉天河机场吞吐量居于中部地区首位,花湖机场的货运量已经位列全国第四,武汉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居内河港口第一。
武汉是湖北的改革开放先行者。武汉在对外开放方面一直领先于湖北其他地区。据湖北省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湖北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6449.7亿元,而武汉市进出口总额就达3606.2亿元,占全省的55.9%。2024年,武汉进出口总额增长11.8%,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此外,武汉市还有外国驻汉领事馆4个;国际友好城市29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93个,境外驻汉代表机构23家。
武汉是湖北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践行者。武汉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24年,武汉已经提前一年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长江武汉段水质稳定保持II类,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近80%;成功举办中国碳市场大会;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全面达标。
武汉市具有雄厚的文化建设底蕴。不仅拥有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东湖,还拥有江汉关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红巷博物馆群,武汉科技馆、长江文明馆。武汉还是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承载地。近年来,武汉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2025年武汉作为春晚分会场,亮相全球,大幅提高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 要在六个方面当龙头
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应当肩负的责任十分清晰。
一是当好协同发展龙头。确立龙头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龙头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支点,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抓住重点。在湖北支点建设区域布局中,首先要推动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从经济实力来看,宜昌和襄阳分别是长江中上游GDP最高和中部六省GDP最高的非省会城市。如果武汉能带动宜昌和襄阳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带动整个湖北发展的能力。从地理位置上看,武汉位于湖北东部,宜昌位于湖北西南部,襄阳位于湖北西北部,推动汉襄宜的发展,也就能推动整个湖北地区发展,特别是湖北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二是当好科技创新龙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人类已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人工智能深入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大背景下,谁掌握科技创新主动权,谁就掌握了竞争和发展主动权。武汉应利用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带动全省科技创新发展。
三是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龙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仅能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有效提升经济竞争实力,而且还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武汉市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较之湖北省的其他市区县具有较大优势。
四是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龙头。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才能加快自身发展。在支点建设中,武汉不仅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而且要为湖北其他地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示范。
五是当好文化创新发展龙头。文化建设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引领社会风尚,而且还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塑造国家和地区形象,增强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武汉具有良好的文化建设基础,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新时代英雄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大力推广武汉文旅品牌;一方面要将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湖北其他地区。
六是当好城市治理龙头。城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武汉是拥有千万级人口的超大城市,治理任务繁重而艰巨。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
■ 怎样才能当好龙头
武汉当好建设湖北支点的龙头,面临着三大机遇。一是党中央和湖北省的高度重视。武汉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有着更多的发展支持和机遇。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武汉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高铁不断提速和空中运力的不断提升,武汉便捷的交通在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彰显。三是武汉科教资源丰富,这为武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脱颖而出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要在若干方面下更大功夫,实现发展跃升。
一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下功夫。武汉拥有的高校数量和在校大学生人数不仅位居湖北第一,也位居全国前列。这是武汉在数智化时代脱颖而出的最宝贵资源。此外,武汉拥有的国家级实验室、众多研究所等也是武汉发展的助推器。武汉要通过支持在汉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推进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继续扩大人才优势;深入实施“学子聚汉”工程,不仅要想方设法把武汉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留在武汉就业创业,还要吸引外省和国外优秀学生来武汉就业创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校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通过新建创新创业特色街区(小镇)、创新园区(楼宇)、新增省级以上众创孵化载体等多种举措,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落实并不断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
二是在枢纽链接功能上下功夫。当下世界是一个流通的世界,谁能在节点中更大限度地发挥枢纽功能,谁就能获得更快发展。武汉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要不断优化地铁、道路、桥梁等市内交通网络,又要通过扩建和优化机场、港口、火车站、新开物流园等举措提升对外交通枢纽能级。同时加强交通智能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管理技术,实现交通高效智能调度和智能管控,有效提高交通效率。还要搭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高效联运体系,进一步提高客运和物流效率。最后是为物流争取更多的货源,如围绕优势领域培育引进供应链企业,打造全国供应链组织中心等。
三是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的山水秉赋独一无二,是真正的城市宝藏。武汉要继续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作为坐落于长江边上的名城,要做到守江有责,守江尽责。要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加快重点行业绿色转型,培育绿色建筑、节能环保等新增长点,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四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