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炜生 (作者为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中国民营企业家成为“网红”,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这样看似老派的企业家撞上了流量以后,在跨进花甲之年的岁数里,用个人IP积极拥抱新媒体,这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如今,中国民营企业家在互联网中不但活跃,而且风格各异、个性鲜明,雷军被誉为“互联网营销大师”,俞敏洪在直播带货、谈话类节目中双线出击,张朝阳则成为知识区的著名UP主。这是民营企业家在新时代浪潮中的清醒识变并主动应变。其一,促“流量”成“留量”。雷军、俞敏洪、董明珠等企业家积极应对数智时代的传播新态势,在生动讲述个人经历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使品牌形象与消费者产生情感黏性,从而提升营销成效。其二,化“流量”为“能量”。张朝阳、魏建军、周鸿祎等企业家紧跟社会热点,凭借专业的精神生产厘清疑惑。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所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是民营企业。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家需要IP化,企业需要人格化,与网友的“零距离”接触,是民营企业打造企业品牌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准确获得消费需求,提高消费生产服务水平的一大利好。从大处讲,民营企业如此鲜明、清晰的脸孔,也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们自信达观、善作善成的精神风貌,呈现出中国民营经济生机勃勃的美好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需要一大批民营企业焕发蓬勃的发展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也需要一大批民营企业家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不惧砥砺,为奋进的中国添上一抹火热的底色。因曾经“缺芯少魂”之忧而带领华为开拓创新的任正非对加速崛起的伟大祖国充满信心;比亚迪的王传福和新希望的刘永好是在风雨洗礼中不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逐渐壮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宇树科技的王兴兴作为90后,表达了愿扎根国土,与家国同行的情怀。所有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的企业家都是值得尊重的“网红”。
如果说民营企业家成为“网红”是顺势而变得主动,那么恪守中国企业家“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的价值取向就是能够“常红”的战略清醒。“红”是一个显眼的标识,也是一种警示的标志。聚光灯与舆论场带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民营企业家是助推品牌传播、拓宽经营渠道的助推器,但如过度沉溺“流量崇拜”,肆意追求个人虚名私利甚至走歪了路,在广大网友雪亮的眼睛中,必会被流量反噬。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可以说,“红”是一颗跃动的初心,也是一份炽热的情怀。对于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有所新作为的民营企业家来说,需心无旁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需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才能走好“常红”的正道。
我们鼓励深谙信息传播新业态的“网红”企业家勇为弄潮儿的自我突破,但也肯定那些甘心在后台低调干实事的企业家们。只要心有国家和人民,志在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的民营企业家,都是我们心中能“常红”的“网红”。
编辑:余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