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城市圈联播

市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2009-01-25 09:10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黄冈日报 入冬的团风城南工业区一片热火朝天场面:新引进的“申南钢构”厂房正在日夜安装中。另一边,日处理3万吨、投资7533万元的城区污水处理厂破土动工。这个污水处理厂,能收纳处理城区两个工业园的废水和新老城区生活污水,进一步改善投资兴业的环境。
  在落户项目的“加减法”中,团风工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颇富特色的产业集群,争来了“中部钢构基地”的称号,投资“洼地效应”日显,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带着这个新县摆脱国家贫困县的身份,向经济强县迈进。
  这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来自省经委的资料显示,在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考核中,黄冈市所辖10个县市区位次前移,全部进入第二方阵。其中,武穴市连进4位,跃居第24名,逼近第一方阵;团风县连跳19级,由上年第71位跳跃到52位,进位跨度位列全省第二;英山县全速推进、十跃进十,位次由第66位快升至56位,首次闯入第二方阵;麻城市也以连进8位的成绩,由第45位进居到37位,成为第二方阵中坚。
  记者从市经委获悉,2008年元至11月,全市各县市区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0.06亿元,同比增长29.7%;实现地方一般财政收入22.8亿元,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50.87亿元,增长65.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8.75亿元,增长26.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08.64亿元、比年初增加93.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3.76亿元、增加17.99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初步闯出振兴县域经济的新路径。
  解读整体迈入全省第二方阵的我市县域经济,强筋壮骨挺起脊梁,靠的是短短三年间,市、县、乡镇之间共同演绎效力促活力、活力增实力、实力健生动力的精彩文章。
  吹响集结号 效力促活力
  2008年初,春寒料峭时,全市具域经济大会在市委小礼堂召开。市委而政府拿出100万元,对位列前三名的县市进行奖励,吹响发展县域经济集结号。
  一奖激起千层浪。经济并不发达的黄冈,首次巨奖县域经济小巨人,显示了市领导以“四抓”为导向、着力推进具域经济快步走的决心和期望。优者自优,后来者居上,奖励直接指向了对实干、苦干和敢干、巧干精神的肯定和褒扬。敢领潮头、不甘落后、奋起直追成为县域经济新一轮大跨越的基调。           '           "
  全省县域经济会后,紧接着,在2008年2月中旬、5月中旬、6月中旬、9月上旬和11月底,市委、市政府分别在黄州、浠水、蕲春、黄梅和罗田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一次一个主题,一会一通报,一次推出一个现场典型,加大比逼擂、奖惩促的行政推动力度,让与会者在会中学,在会上思,在会后赶超。
  会议直接激发了各县市区狠抓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的信心和动力。浠水县确立了“五抓四落实”的工作方针,即:坚持产业集群与重点企业一起抓、“引进来”与“走出去”一起抓、自主创新与体制创新一起抓、全民兴工与企业家带动一起抓、打造平台与创优环境一起抓,做到振奋精神、明确责任、转变作风、形成合力抓落实。
  蕲春县确立了建设“经济强县、医药名县、文化大县”的奋斗目标,以推进园区建设、产业集群、产业兴镇、中小企业创业成长、回归创业、品牌带动等为“六大工程”重点,打响了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亿元项目三个攻坚战。
  黄梅县确立了工业抓“四园”、农业建“六县”、旅游创“4A”发展战略目标,奋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成长。
  武穴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突出项目主线,着力抓好“五个一批”,高起点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黄州区制定了区委常委“五个一”机制(包一个乡镇、驻一个村、联系一个社区、帮扶一户企业、引进一个项目)、工业村建设“三个一”工作制度(每月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一次督办会、一期情况通报),提出县域经济要迈向全省第二方阵的目标。
  罗田具掀起了思想解放、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五个新高潮;麻城市以大力发展乡镇特色工业经济为抓手,在全省、全市争先进位;英山、红安等地也纷纷展开“百日大战”,以壮大特色产业为突破口,推进县域经济快步发展。
  五次专题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晰了我市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夯实了县域经济起飞的基石。即是要始终不移地抓好工业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始终不移地按照“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要求,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始终不移地用市场经济手段抓城镇建设;始终不移地抓好品牌建设。同时提出,要敢于抢先一步把握机遇,难题破解多想一招,机制改革深谋一层,只要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就要敢于尝试、敢于突破。
  打好优势仗 活力增实力
  打优势仗,各县市区“各显神通”,我市县域经济风生水起。
  通过抓载体(工业园区)、抓群体(产业集群)、抓主体(培育市场主体)、抓个体(全民创业)、抓调整等工作,打好发展优势仗,使我市县域经济整体质效在2007年基础上继续高歌猛进,逐步显现出对县域经济实力的巨大提升力。
  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后劲的产业集群。据统计,全市已初步形成各类产业集群28个,网络成员企业1716家,年产值300亿元左右。其中武穴医药化工、团风钢构、麻城汽配、市直食品饮料等进入全省重点产业集群行列。
  中医药名县蕲春,一度守着李时珍这个文化品牌而裹足不前。2007年,与北京信中利公司签约后,一个依托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项目和李时珍医药集团为龙头的医药生产及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中。此外,特色经济的个头和实力也在迅速成长中。如以生产节能灯具为重点的硅制品产业集群,日产节能灯管6万余支,正在形成从玻璃拉管、灯头、钨丝、导丝到整灯生产的产业链,逐步创造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品牌。
  三年前,团风县没有一家钢构企业。该县抓住紧邻武汉城市圈的地理优势,咬住钢结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放松,努力建设中部钢构基地、打造中国钢构品牌。目前,全县已投产、在建及签约钢结构相关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近30万元,全部投产后可年实现产值83.5亿元,利税3.4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96.2万吨。鸿路、潮流重工、百联、风华、精诚凯达、辉创等6个项目,将于近期相继投产。
  搭建了一批投资兴业“洼地”(工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县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1个、规范化工业园区18个,聚集企业767家,年总产值150多亿元。武穴市高起点规划建设武穴经济开发区、田镇工业新区、临港造船工业新区和火车站工业小区,一批新型工业开始在那里聚集扎堆。浠水县重点建设洪山、散花、荷花湖三个县办工业园和巴河、兰溪、团陂、清泉四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龙头、以重点乡镇为支撑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罗田县2008年投入亿元资金,开山劈岭,大搞建设,将工业园区面积由不足1000亩,拓展到5500亩,并规划了绿色食品、医药化工、回归创业等专业园区。英山县加大温泉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兵力,展开了工业园建设的“百日大会战”,已有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园区建设还带来了集约开发、科学发展的新理念。麻城市将开发区与中驿、龙池、鼓楼、南湖、白果、鱼山等乡镇办工业集中区纳入统一管理、统一规划,接照投资强度、实际需要来核定入园企业用地面积,对高新技术、财政贡献大、投资数额大的项目,在不违背国家土地管理政策的前提下,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确保不丢好的项目、不失重要商机;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地段调整,甚至淘汰出园;对长期占地不建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对圈而不建、投资不到位的项目进行清理。通过科学定位、创新用地,该市已初步形成以冶金机械、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为主的开发区,以化工产业为主的中驿工业集中区、以汽配产业为主的龙池、鼓楼工业集中区,以石材产业为主的南湖、白果、龟山工业集中区,初步搭建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唱红地方戏 实力变动力
  依托优势特色资源,闯出了产业兴镇的新路子。蕲春县依托优势特色资源,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兴镇战略,催生出发展的强大动力。全县乡乡镇镇都有规模工业企业,最少的有2家,最多的高达20家,其中7个乡镇有亿元企业。蕲州的纺织、赤东的陶瓷、漕河的节能灯具、横车的森工、刘河的塑料鞋业;檀林的五金工具等等,一批乡镇特色产业相继崛起。黄州区陈策楼镇全力打造支柱产业,依托原有招商企业和本地资源,大力发展棉纺、棉织和棉花加工,走产业化、系列化的发展道路,大步向纺织强镇迈进。除原来的富华棉纺、范家岗棉纺、宏鑫棉织等几家企业外,2008年产业链条又在继续延伸扩展,富强棉纺、富华二期、以勒棉业等一批新的项目相继建设投产, 产业规模突破3亿元,成为黄州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增长点。
  掀起了全民创业新高潮。团风县率先实施“富民经济强村”战略,把工业强村富民作为实施全民创业、壮大村级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举措,一批工业专业村、经济强村开始涌现。两年前,人均年纯收入只有930元的但店镇朴树店村,依托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办起了12家石材厂,现在人均纯收入1450元,村级积累1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经济强村。黄州区创新机制推进工业村建设,在50个城中村、城郊村、集镇村和园区周边村,兴办工业企业,发展工业经济。目前,这些村充分利用村组闲置资产等,通过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采取或租或卖等形式,引进一批项目,其申11个投产、9个在建、10个拟建,闯出了一条兴工强村富民的发展新路。
  依托工业园,依托招商引资,依托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唱红地方戏。近年来我市县域经济打破常规速度,因地制宜比学赶超,呈现出百舸争流、扬帆竞发的良好态势,具域经济的快步发展,不仅使县级工业有了较多看点,一批企业由小到大快速发展,规模企业质效大为提高,产业集群和链条得到拓展,而且使财政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也明显增强。
  实力变动力。2008年,我市有关方面以超常的力度和举措,着力引导打优势牌、走特色路、错位竞争,再掀“抢前争先,争强进位”的新高潮,前11个月,全市新引进项目1215个,总投资992.6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31个;新引进项目完成投资81.1亿元,续建项目新增投资36.5亿元。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