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热点排行(万花筒)

全面小康 苏南有了现实模样

2008-08-29 10:48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重庆商报    2007年,长三角“苏南板块”以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美元的综合实力,率先达到江苏省定全面小康指标。这是苏南继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领先全国之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小康之路的又一次新跨越。

  科学指标  引领方向

    “苏州坚持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印证了党中央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思路。”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说,近5年,苏州最大的变化是发展理念的提升,从过去只注重经济规模的扩大和量的发展,转向注重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品质的提升。他认为,这一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得益于江苏在全国率先制订全面小康指标体系的正确引导。

    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至2003年,江苏人均GDP从1000美元跃升至2000美元的年均增速为11.2%,而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则明显低于人均GDP增长。这一差距使江苏高层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是制约和影响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

    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经深入调查研究,选择综合实力较强的昆山市进行典型剖析和目标设定,在全国首次制订了省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

    这个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4大类18项25个指标组成,其中,核心指标有3个,即人均GDP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以此为导向,江苏全面小康建设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苏南5市被列入全省最先达标的“第一方阵”。

    记者采访发现,这一指标体系现已在苏南城乡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效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文化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增强社会保障、提高人口素质,是这里的干部群众谈论最多的主题词,也是他们最引为自豪的发展成果。

  破解难题   协调发展

    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坚持富民、科教、环保、节约“四优先”方针,使苏南各市在实现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增进了社会和谐。

    主城强、郊县弱、农民收入低,是困扰南京实现全面小康的突出问题。为攻克这一难题,南京市自2003年起,每年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以富民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认为,全面建设小康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难点是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富民经济、扩大就业等工作,南京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有了突破性增长。近两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增速居长三角前列。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4923元,提高到2007年的8020元。

    综合实力领跑全国、曾被外界质疑为“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苏州市,找准发展上的差距,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王荣坦言,前些年,为什么有的外地人不认可苏州的小康,本地老百姓也不认可不富民的小康,这说明苏州的经济结构、分配制度上有问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幅达20%以上,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农业在GDP中的比重降至2.2%,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数的58.7%,仅农民创业的大小老板就有37.5万人。2005年,苏州市在江苏第一个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却显滞后的无锡市,近年加强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改革的力度。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由经济增长向社会发展转型,全市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交通设施、社区建设、就业指导服务以及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延伸到乡村、覆盖到困难群体,现已逐步建立起包括新经济组织、城镇无业居民、纯农户、在校学生和被征地人群等薄弱环节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各类群体、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失业率连续5年控制在3.5%以下。

    全面小康有了现实模样

    在江苏加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苏南5市已在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一个经济、科教发达,文化、商业繁荣,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共建共享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在苏南已经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模样。

    发展生产、致富百姓,使苏南改变了多年来人均收入落后于人均GDP增长的状况,成为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12:1)最小的地区。据统计,2007年苏南人均GDP达到5493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9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5.4%、1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显著超过人均GDP增长。在全国百强县前十强中,苏南占有7席,作为江苏全面小康样本的昆山,连续两年位居榜首。

    关注民生、改善环境,提高了苏南人的幸福指数以及对全面小康的认可度。将就业、收入、住房、出行、教育、文娱、卫生、治安、社保、绿化、环境以及家庭信息化的普及程度,纳入全面小康指标,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近年,苏南已有10多个城市获得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称号,全国首批6个生态市中,苏南占了2/3。在已通过测评的市、县中,群众对全面小康建设的认可度达到六成以上。

    “这几年,老百姓对全面小康的感受最深,受益也最大。”苏州市相城区灵峰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元向记者介绍,2003年由5村合并的灵峰村,是全区村级收入的薄弱村。按照“产业向规划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耕地向大户集中”的要求,村里先后办起了“锦峰工业园”,新建了居民社区,组建了12个农业合作社。近4年,村级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量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量近1000元,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更让村民们满意的是,村级收入提高后,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污水处理厂、铺设排水管、绿化和美化环境,全村面貌大变样。村民梅巧英说:“村里从去年起改造老小区,消灭了91个露天粪坑,现在家家有卫生间,公厕盖得比新房子还漂亮,日子越过越开心!”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