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看到,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保障房项目工地上尘土飞扬,各式运输卡车在现场穿梭,五台塔吊同时进行高空作业,100多名建筑工人正在马不停蹄地施工。五栋回迁房的大楼已初现雏形,其中一栋楼已经封顶。
住房城乡建设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今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开工套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黑龙江86.7万套、重庆52.8万套、陕西48.3万套。
“如此庞大的保障房建设工程在全世界都无先例可寻,中国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兑现承诺,这是对老百姓负责任的表现。”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说。
近几年来,飙涨的房价让讲求“安居乐业”的中国老百姓怨声载道。城市里动辄数百万元的房价让中低收入者和许多年轻人“望房兴叹”。畸高房价带来的泡沫也给宏观经济运行增添不稳定因素。
对此,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空前严厉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组合拳”。除了实施“限购令”和严格的贷款标准等打击投机需求的措施以外,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则是从供给方入手解决问题,被视为将中国房市推向健康发展轨道的“稳定器”。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国家大规模建保障房,面临的困难不言而喻。作为一项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其资金来源、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公平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从一开始就被置于“聚光灯”下。
针对不少地方为了完成任务突击开工的问题,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接受人大质询时坦陈,今年存在突击开工的问题,但比往年要少得多。
工程质量也是很多人的忧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强调,要把确保质量和公平分配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建设质量优良、分配阳光的工程,使之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75岁的谭大爷今年夏天搬进了北京丰台区南苑西经济适用房小区里一套58平方米的公寓,从此结束了一家三口“蜗居”在15平方米平房的日子。但是,他的邻居没住几天就发现管道漏水了,且物业一直也不理会。
由于保障房多建在远离闹市区的近郊,居民购物十分不便。而南苑西小区里仅有零星的个体商户,且要价昂贵。这种情况在保障房小区里十分普遍。
朱中一指出,最让人担忧的还是如何建立一套长效体制来确保保障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土地、资金来源方面。
按照国务院要求,各地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量不得低于住房用地供应总量的70%。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全国落实中央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用地42614公顷,用地落实率超过100%。
在今年1.3万多亿元的保障房建设资金中,中央财政已分批下达1522亿元。其余则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承担。
由于地方政府卖地收入锐减,资金压力大部分转移给了企业。然而建保障房收益率低、资金回笼慢,开发商在资金链紧张的条件下还能扛多久呢?朱中一对此表示非常忧虑。
值得欣慰的是,近几个月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已被明显遏制。一线城市房价已经出现松动。今年以来北京已有数百个地产中介网点因生意冷清而关门。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表示,目前楼市拐点的特征已经十分明显,但全国性的楼市拐点是否已经确立仍有待观察。
温家宝总理近日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绝不可以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既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水平,同时又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短期政策见效之后,如何建立中长期政策是巩固调控成果的关键。建保障房绝不能搞‘大跃进’。”朱中一说。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接受人大质询时表示,明年将对“十二五”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中期评估,以此来确定原定的3600万套数是否需要调整。
责编:刘诗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