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长大的中国人不会忘记袁老”,现场直击各地群众依依惜别袁隆平院士
长江日报-长江网5月24日长沙讯5月24日上午10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长江日报记者全程目睹了各地民众依依惜别袁老的感人画面。
24日,数万民众来到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送别袁隆平院士。特派记者吴思 摄
仪式开始前,殡仪馆外已是人山人海,鲜花开道,人们在门口安静地排队。现场虽然采取了严控措施,但依旧有大批群众从各地自发前来,高铁长沙南站人流量接近小长假,不少穿着白色衬衣的年轻人前来吊唁,即便无法进入殡仪馆,也坚持守在外面。殡仪馆内的广场上,人们自发分列两侧,排队等候送袁老最后一程。湘雅医院的数十名护士在广场最前方默默哀悼,不时能听到啜泣声。殡仪馆为每一个前来吊唁的人回赠一份纸质版的答谢辞。
人们在殡仪馆外排队送别袁隆平院士。特派记者吴思 摄
上午10时左右,袁老的悼念仪式正式开始。记者看到,铭德厅的正前方,被白菊花和百合花拥簇着的袁老静静地躺在那里,身上盖着国旗,穿着藏蓝色的西装,内搭红蓝格子衬衫,打着蓝色领带。悲伤的情绪弥漫在大厅内,记者随着人群缓缓绕灵一周、鞠躬,看着面容安详的袁老,心情异常沉痛。
袁隆平年少之时,曾长期生活于武汉,小学、中学都曾在武汉就读,学农的理想也始于这里,武汉四中(原汉口博学中学)更是被他视为“最感亲切的母校”。同行的武汉四中校长胡斌在仪式开始前就哽咽着告诉记者:“本来去年要来看望袁老的,没想到再见已是天人永隔。”
当天,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三名研究生专程赶来参加袁老的送别仪式。其中,一位叫罗鼎辉的研三学生乘坐24日凌晨1时的火车来到长沙,当天下午1时他又赶回武汉准备25日的论文答辩。他告诉记者,他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沉浸在悲痛中,他和另外两名师弟作为代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送别袁老。“遗体告别时,我非常难过。科研工作者唯有把严谨治学的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情怀传承下去,才是告慰袁老的最好方式。”
当天,32岁的武汉宝妈金乐带着正在读幼儿园的女儿来到明阳山殡仪馆。袁老离世时,她正巧来长沙办事。惊闻噩耗,她决定多留两天,送袁老最后一程。“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吃米长大的中国人不会忘记袁老。希望女儿学会感恩,以后不浪费一粒米。” (特派记者吴思 后方记者万凌)
【编辑:张玲】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