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圆子、洗海鲜暗藏风险 医生提醒:下厨时扎破手不可掉以轻心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李晗)佳节期间给亲朋好友做一桌美食,是很多市民最开心的事情之一。但下厨过程中暗藏风险。最近一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诊了9例“厨房伤”。医生提醒,市民在处理食材时一定要加强防护意识,一旦被刺扎破手不可掉以轻心,务必及早就医,以免细菌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58岁的王女士家住武昌街道口,今年春节假期,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回家探亲,王女士准备不少儿子爱吃的食物,其中就包括龙虾等海鲜。2月6日上午,儿子离家返岗前,王女士打算给他做一顿海鲜大餐,在清洗龙虾过程中,她被一只虾刺到左手食指,虽然有些疼痛,但王女士在冲洗伤口并休息了几分钟后,又继续忙着下厨。2月7日一早,王女士发现自己的左手食指又红又肿,几乎肿胀了两倍,立即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过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急救中心医生为她进行消毒、抗感染等处理后,2月8日红肿明显消退。
“像王女士这样下厨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伤害,在春节假期屡见不鲜。”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主治医师罗以行介绍,近一周来共接诊了9例“厨房伤”,有的市民在处理海鲜时被意外划伤导致手指、虎口等部位的细菌性感染,还有的市民在切没有完全解冻的肉圆子时,刀刃一滑切伤手指。这些意外伤害给本应欢乐祥和的团聚时光蒙上了阴影。
“被鱼虾等海鲜扎伤后,由于伤口不大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但有时小伤口会引来大麻烦。”罗以行表示,海鲜表面存在许多细菌,可以通过破损皮肤或胃肠道侵入人体导致细菌感染,一旦感染创伤弧菌,病死率高达50%以上。他提醒,市民在切冷冻食品时,应耐心等待完全解冻后再动刀,处理海鲜时最好戴上橡胶手套,一旦不慎被刺到或夹到,无论伤口大小都应及时来医院就诊,如果鱼刺等尖锐处刺入皮肤,将鱼刺自行取出后,可以用流动清水简单冲洗后尽早就医,再由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处理。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