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的丹江口库区习家店段。记者 刘昆 摄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绘就大美十堰的水韵长卷;从严护水、系统治水,制度管水,演绎河湖安澜的雄浑乐章;加强节约用水、护好生态水,奏响激昂奋进的惜水爱水旋律……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四水四定”,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社会节水行动,加快构建安全韧性现代水网,落实全过程水监管,全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推动新阶段水利和湖泊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中水回用项目实现废水变活水。
织密水网,守好一库清水
春暖花开,百二河沿线绿带交织,白鹭在水面嬉戏觅食,市民在绿道上惬意散步,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映入眼帘。
如今这般宜人美景,得益于我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2023年2月,马家河水库至百二河水库隧洞贯通并试通水运行,为城区百二河水系景观带提供生态补水。百二河上游已新建成朱家咀水库实现梯级补水,更为城区防汛安全和河流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省重点工程、我市重点民生工程。工程以竹山县潘口水库为水源,通过全程自流引水,将潘口水库的水引至马家河水库、百二河等流域,年总引水量达1.67亿立方米,有效改善城区用水条件和水生态环境。
引活水润车城,扮河湖展新颜。我市肩负着国家水资源配置格局中的汇水、引水、调水重任,境内大小河流共计2489条,水库525座。多年来,我市紧扣丹江口水库水资源容量和水质目标,科学编制现代水网规划,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构建“一横两纵骨架,千河百库连通”的水网总体布局。
我市搭建水资源均衡配置体系,全力服务引江补汉工程,推进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实施房县县城、竹溪县城等一批区域性引调水工程,累计建成输水隧洞、渠道100公里,构建起河库连通新格局。同时,实施一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提档升级城镇水厂64个,确保农村高品质供水。
郧阳区南化水厂通过提档升级提升居民饮水质量。
提档升级后的竹溪县新胜水厂让城乡居民吃水更有保障。
守水护水,责任在肩。我市一手抓水网建设,一手抓水生态修复。
穿城而过的茅塔河水清岸绿,不再是昔日的“龙须沟”;曾经污水横流的马家河,成为环境优美的“水生态走廊”……如今,一幅幅水丰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在十堰各地徐徐展开。
在这场碧水保卫战中,制度创新始终是关键所在。眼下,我市每一条河、每一个湖都配有“管家”。全市2100名河湖长履职尽责,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河湖长责任体系。
近些年,我市持续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流域治理、河湖长制等工作,水生态治理成效、水生态防护能力不断提升——
在郧阳区、丹江口市、竹溪县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全国试点建设,实施39条重点河流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工程,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达标率98%以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3平方公里,全市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态势。
筑牢防洪减灾安全屏障,完成丹江口水库库岸生态防护及物理隔离248公里,启动建设中小型水库30座,系统治理139条中小河流及重点山洪沟,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
气势恢宏的丹江口大坝。记者 刘昆 摄
精准施策,管好每滴水资源
2024年12月16日,湖北省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在丹江口市签约。此次交易标的为炭沟河小流域4.86万吨碳汇,交易总金额达146万元。交易资金将主要用于炭沟河小流域后续水土流失预防治理和水土保持功能的巩固提升。
此次水土保持碳汇交易是丹江口库区及上游6省49县的首单,是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积极探索为助力国家和全省碳普惠、碳中和及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典型范例。
水润万物,汩汩生金。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培育水权交易市场,成果显著:竹溪县成功达成20万元取水权质押贷款融资,郧西县顺利实现100万立方米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等。曾经“沉睡”的水资源,如今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融“活水”。
这一系列成功实践,彰显了我市围绕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充分挖掘水资源经济价值取得的成效,迈出了水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关键一步,也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我市出台《十堰市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持续强化水资源利用的政策约束,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加强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等管理。
市水利和湖泊局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十堰城区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通知》、制定《十堰市节约用水奖惩办法》,建立健全居民阶梯水价、非居民计划用水、取水许可、节水奖惩等10多项节水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同时,该局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编制汉江、县河水量分配方案,并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开展房县南河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资源刚性约束论证审查,防止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以水定需、量水而行。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管理全覆盖、水资源监管落实到全过程。
房县东城小学水情教育基地。
创新节水,激发水经济活力
在张湾区,一座高160米、直径122米的双曲线型建筑高耸而立,这是京能热电十堰有限公司用于冷却全厂发热设备的核心设施——冷却塔。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经过净化,持续输送至此,用于冷却全厂发热设备。
“这是目前我省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中水回用项目,在这里,废水变活水,实现了循环利用,这一做法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帮企业大幅降低了用水成本。”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拧紧“水龙头”,念好“节水经”。我市深入挖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潜力,先后依托神定河、犟河污水处理厂建成2套中水回用管网,日输水量可达3.3万吨;东风商用车、赛力斯等一批企业通过工艺改造,实现生产用水的高效重复利用。
立足水资源现状,强化集约节约、系统思维,将节水贯穿供水、制水、输水、用水、排水全过程。
在丹江口市江北灌区,智能系统实时、精准地测量流量、水位等数据,工作人员依此精准调度水源,制订科学灌溉计划。
去年,我市大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郧阳区滔河灌区、丹江口市江北灌区被列入湖北省第四批省级节水型灌区名单。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争取资金220万元用于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27处中型灌区全部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发布水权分配方案,提升灌区管理能力。
在推进节水改造工程的同时,我市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节水氛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
去年3月22日,该局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参加“千城地标亮节水”联合行动,在城区及各县市区主要地标建筑物循环展播节水主题标语、视频等,倡导节水文明风尚。
此外,该局联合十堰市广播电视台、十堰日报社等主流媒体开展节水宣传直播活动,提升全体市民节水意识。
兴水利民润家园,人水和谐谱新篇。新征程上,我市将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推动水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助力支点建设的新动能。(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水利和湖泊局提供)(记者 刘姣 通讯员 付培成 王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