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评论员
我市“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的奋进号角。在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征程中,要立足十堰实际、激活资源禀赋、建强人才队伍,以“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的主动,“立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加快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
把握机遇,高站位把握发展趋势。十堰地位特殊、功能特殊、使命特殊,有好山好水好生态,八百里武当雄奇壮丽,“一泓清水”滋养万物,特色农产品丰富多样。坐拥“世界级生态IP”不能止步于自然馈赠,更需激活沉睡的生态资本。要以加快建成绿色农产品输出地为抓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更多生态优品走出大山,让绿水青山转化为提升发展能级的“金山银山”。
锚定目标,高标准推进一体建设。加快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必须以“跳起来摘桃子”的进取精神久久为功。锚定标准化“硬杠杠”,建立涵盖种植、加工、储运的全链条标准体系,全力打造绿色农产品“武当标准”。打好规模化“组合拳”,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集群培育工程,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生产要素集聚,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唱响品牌化“大合唱”,以武当山珍、武当山茶、房县黄酒、丹江鲌等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完善农产品从标牌到品牌、名牌、王牌梯次孵化机制,推动农产品价值向文化附加值延伸。牵牢链长制“牛鼻子”,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实现从“产品输出”向“标准输出”“模式输出”战略转型。
锻造铁军,高质量培养人才队伍。加快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既是产业工程更是育人工程。实施“雁阵”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田间地头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市场开拓中提升“成事能力”,打造“群雁齐飞”的人才格局。打造“新农人”培育体系,通过“田间课堂+电商实训+品牌孵化”模式,培育既懂农业又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一线考核”机制,把品牌增值、农户增收等指标作为干部考核硬标尺,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淬火成钢。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把加快建成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持续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放眼未来,更多承载秦巴汉水的“堰品佳货”,必将跨越山海、香飘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