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让屈原文化从宜昌走向世界——市政协为打响屈原文化品牌聚智献力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政务

2022-06-29 07:34 来源: 三峡日报
【字体:
  屈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长江文化的明珠、荆楚文化的翘楚,是彰显中华文明内核的重要符号。
  宜昌市委高度重视屈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明确提出“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建设性的工作。
  在6月28日召开的市政协七届三次常委会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响屈原文化品牌”议政建言、献计献策。
  大家一致认为,宜昌作为屈原故里,在持续传承弘扬屈原文化,打造荆楚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方面有基础、有条件,有计划、有目标,有蓝图、可实现。
  经过充分讨论协商,会议通过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响屈原文化品牌》的建议案,形成了“凝聚屈原文化传承发展的宜昌共识”“用屈原文化提升宜昌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屈原文化构筑宜昌精神高地”“用屈原文化赋能宜昌产业发展”等意见建议。
  一次次热烈的协商,一条条有力的建言,一声声铿锵的回应——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推动屈原走向世界,成为各界共同愿望。
  实践:凝聚文化发展共识
  屈原文化研究院挂牌成立,屈原文化公园建设顺利启动,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出彩出圈,实景文旅大戏《九歌》创牌提上日程……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把传承发展屈原文化作为城市文化核心品牌来抓,广植屈原文化因子,高站位推进屈原文化与宜昌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聚焦市委这一“中心点”“关注点”,今年初,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提出《关于“实施屈原文化战略引领 建设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议案》,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领办。
  今年来,市政协立足正在全市政协组织开展的“明大局、提能力、重实干、助推高质量发展”活动,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打响屈原文化品牌”这一课题,采取主席会议领衔、党派界别参与、相关县区联动、多个部门配合的形式,坚持协商贯穿全程、专家智库支撑、线上线下并行,深入文博单位、企业、街区、学校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反复协商讨论,形成了相关工作建议。
  为集思广益,调研专班还深入西安、汨罗等地,学习借鉴文化传承先进经验,以他山之石重塑宜昌文化发展优势。
  调研中,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宜昌市委、市政府在传承和弘扬屈原文化上站位高、举措新、成效好,必将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构筑起深厚的人文支撑,汇聚成磅礴的精神力量。
  与此同时,大家也指出当前工作中还存在“社会共识不高、展示传播不广、深度挖掘不够、文产融合不深”等问题,要在凝聚文化发展共识、提升宜昌知名度影响力、构筑城市精神高地、赋能全市产业发展等方面更高层次推动、更宽视野谋划、更大力度落实。
  推进:构筑城市精神高地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对宜昌而言,屈原精神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根脉,它和其它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先进文化一起,构成宜昌精神的源头活水。屈原的世界文化高度、求索争先精神气质、浪漫高洁伟岸形象,是宜昌的历史坐标、醒目标签和文化个性,凸显宜昌精神的雅致诗性和实干本色。
  站在新的时代方位,肩负新的时代使命,需要从屈原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
  如何延续屈原文化根脉,激扬新时代宜昌精神?市政协委员孟美蓉建议,要以主题活动为引爆点,推进文化活动常年不断、亲民便民惠民。改变只在端午祭屈原的单调形式,精心策划系列化的节会赛事和民间文化活动,力求让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
  今年端午节前夕,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制作团队黑弓联合推出的宜昌·端午系列数字藏品在网络发售,24000件藏品不到三分钟一抢而空。火热的数字文化让市政协委员柏松深有感触:“要凸显数字性,通过发展虚拟文娱等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让‘虚拟屈原’尽早融入各业态。”
  “让每一个宜昌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屈原。”市政协委员张灿提出,要广泛开展屈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系列活动,激发宜昌人的政治自豪和文化自觉,在宜昌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屈子魅力、锻造精神样板。
  市政协委员邓向阳建议,要精心设计“屈原”“端午”“脐橙”“龙舟”等特色IP,开发动漫、国风、手游、文创、演艺、影视、剧本杀、研学、主题乐园等自带流量的文化产品。
  市政协委员张晓华提出,把屈原文化元素植入城市规划设计,打造屈原广场、屈原大道、天问台、天问阁、天问塔等,以优秀文化浸润城市肌理。
  探索:打造世界级文化IP
  荆楚文化中,屈原文化无疑是最亮丽的品牌,这既是学界的普遍共识,也是世界的广泛认知。
  委员们一致认为,屈原文化蕴含的求索奋斗精神、心系人民情怀、爱国民族情感,是老祖宗留下的世界级遗产,具有穿透历史的时代价值,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弘扬和传承屈原文化,打造世界级的文化IP,对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传播中国核心价值、彰显中华文明内核意义重大。
  市政协委员冉锦成建议,要加快建设“屈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中心”,定期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会、论坛、讲坛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将屈原文化纳入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推动屈原文化“走出去”,扩大屈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市政协委员龙会忠提出,要以“屈原文化相关地”“世界诗祖”“中华诗人故里”“世界和平理事会1952年授予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所在地”等文化符号为纽带,联动高规格文化交流发展,做大屈原文化“朋友圈”,建设世界级“屈原故里”。
  “打造一支雄厚的屈原文化研究队伍势在必行。”特邀专家、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专委会主任冯汉斌建议,建立屈原文化研究地方专家库、屈原文化研究课题库,鼓励更多的宜昌学者和专家加入湖北省屈原学会和中国屈原学会,扩大宜昌在全国各大屈原研究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让世界看见宜昌、听见宜昌、惊艳宜昌,重点在提升屈原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市政协委员刘紫荣建议,要纵向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媒体传播矩阵,横向建立城市群协同传播格局。
  市政协委员刘祖华建议,要研究制定屈原故里端午仪式标准,搭建“两岛一湾一公园”基地平台,大流量推介创新讲好屈原文化故事,让屈原文化IP成为宜昌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的重要窗口。
  如何吸引大家、名家参与屈原文化研究院建设?推动屈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宜昌做了哪些探索?在实现屈原文化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方面有些什么计划?
  会上,委员们提问直抵关键,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城发集团等负责人现场“接招”,结合行业工作实际作出回应。鼓与呼、问与答之间,共识在建立,智慧在碰撞,信心在增强。
  “相信在各界共同努力下,宜昌打造‘一标三地’的梦想会照进现实。”市政协主席王均成说。(记者 王莹)
  加强智库建设 深化屈原文化研究
  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专委会主任 冯汉斌
  加强屈原文化研究。屈原文化研究院要迅速开展屈原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和传播等工作,尽快形成有宜昌特色的研究课题。加大对屈原文化研究的经费投入,建议单独设立学术基金。
  打造一支雄厚的屈原文化研究队伍。要整合宜昌市屈原文化研究队伍,建立屈原文化研究地方专家库、屈原文化研究课题库。鼓励更多的宜昌学者和专家加入湖北省屈原学会和中国屈原学会。
  创办一份市级屈原文化研究刊物并创设相关网站。建议屈原文化研究院着手创办《屈原文化研究》或《屈骚研究》学术刊物。创办一个综合性的屈原文化研究与推广的网站。
  全面开展屈骚研究文献的整理。对全国现有屈骚文献进行整理出版。建议编辑出版一册《屈原研究文献简明读本》。
  形成长期有效的屈原文化研究交流机制。打造“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同步举办宜昌“屈原文化研究年度论坛”,促进宜昌学者内部交流。
  传承屈原文化 赓续精神血脉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在屈原文化的保护传承中耳濡目染。用好载体,融入市民生活;对接国家规划,建成世界级“屈原故里”;建设“云上屈原”,实现隔空传播。
  在文化经典的现代解读中厚植基因。以屈原作品的现代阐释为重点,补齐屈原研究的短板,解答现实之惑,增进群众与屈原的情感共鸣。
  在社会文化活动实践中潜移默化。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到创建文明典范城市、诗歌之城、钢琴之城等社会文化实践中,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增强大众参与性。
  在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中转化价值。以屈原文学奖、诗歌大赛、龙舟争霸赛等为基础,以举办农民丰收节、秭归脐橙节、三峡旅游节为契机,推出系列品牌,促进大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屈原文化产业园,打造贯通多种形态的产业链。
  在推出新时代城市精神中凝聚力量。在全市开展城市精神大讨论,把弘扬传统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和塑造城市精神统筹起来,加强城市精神宣传。
  建设世界级“屈原故里”
  社科界调研组
  精耕屈原文学作品内容创意,培塑世界诗歌之城。以专著编写、原著解读、学术论坛、教材编写等形式固化屈原文化的文学价值,以屈原文学作品为资源做好文艺作品再创作。
  促进屈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打造文旅深度融合的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推动文化赋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开发乡村脐橙园风光游、采摘体验游等旅游线路,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智慧农业。
  联动高规格文化交流发展,建设世界级“屈原故里”。以“屈原文化相关地”“世界诗祖”“中华诗人故里”“世界和平理事会1952年授予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所在地”为纽带,联合著名诗人故里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开展诗歌诵读大会、主题创作诗会等交流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做大屈原文化“朋友圈”,打造文化交融共同体。
  (调研组成员:龙会忠、张耀武、钟爱平、王赟、向朝辉)
  推动屈原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
  文艺界调研组
  规划融合发展路径。以屈原文化自觉作为文产融合方向标,建立文产融合的多元主体网络,推动成熟的文化企业股权融资上市,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推动全产业链的产业融合。
  明确融合发展定位。开展一次全面“文化体检”,规范屈原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空间、文化产业、城市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利用管理。找准屈原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现代生活、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合理定位与规划。
  凸显融合发展“三性”。凸显传统性,让非遗回归生活;凸显群众性,将全市工会活动、运动会与全民龙舟运动紧密结合;凸显数字性,让“虚拟屈原”尽早融入各业态,扩展多元化营收模式。
  整合融合发展营销传播。屈原文化相关企业的广告、销售、公关、包装应统筹协调、统一策划,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建立宜昌屈原文化品牌视觉识别体系。
  推进融合发展良性互动。提高开发层次,把屈原文化产业基地纳入全国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强化政策保障,出台有针对性的财政奖励政策。
  (调研组成员:柏松、杨婧、杨华、王武新)
  用屈原文化彰显城市品格
  点军区政协调研组
  用屈原精神浸润城市灵魂,让屈原精神“立起来”。抓好青少年群体的屈原精神熏陶,将屈原文化精髓融入学校教育理念。抓好党员干部的屈原精神教育和全社会的屈原精神浸润,激发宜昌人“屈乡人自有屈子魂”的文化自觉。
  用屈原文化彰显城市品格,让屈原形象“活起来”。高水准构建屈原文化普及教育体系,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屈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建强屈原文化研究院,建好屈原文化公园,做好旅游精品线路,把屈原文化打造成“活”的宜昌“城市展览馆”。
  用屈原符号体现城市特色,让屈原品牌“亮起来”。以屈原印象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合理布局街区文化业态,把屈原文化街区打造成历史有根、文化有脉、旅游有景、商业有魂的宜昌形象窗口。把屈原文化融入城市肌理,用屈原元素命名街巷道路,以人们“看得见”“听得见”的方式展示和传播屈原文化。
  (调研组成员:陈茂义、张灿、黄丽萍)
  弘扬屈原文化 打造超级IP
  民革宜昌市委调研组
  以求索精神为先导,打造浪漫之城。营造浪漫主义主题,深入挖掘诗歌、端午、龙舟等文化浪漫元素。创作文旅影视IP,加快屈原文化研究成果转换,创新、引导、培育文创产业发展。重塑屈原IP形象,在设计、审美、文化独特性等方面与年轻消费者充分结合。
  以文创产业为基础,打造业态之都。打造IP主题乐园、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文旅农”新业态,研究制定屈原文化关联“文旅农”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塑造一批特色IP,设计“屈原+”新产品,打造全版权超级IP产业链。打造“沉浸式”新场景,培育孵化屈原文化动漫、游戏、盲盒等新型文化业态。
  以“一标三地”为灵魂,打造超级文化IP。提升屈原端午IP文化特质,研究制定屈原故里端午仪式标准,大流量推介创新讲好屈原文化故事。筑牢龙舟赛事IP品牌内核,推动龙舟运动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展现文旅农融合IP独特价值,打造一批精品文旅线路,把宜昌建成高人气屈原文化推广活动聚集地。
  (调研组成员:刘祖华、葛政委、阙自强、杜鸿、方夏、魏锦荣)
  构建屈原文化立体传播格局
  新闻出版界调研组
  纵向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传播格局。以市级媒体深度融合为契机,充分发挥三峡日报社作为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单位的辐射优势,建立上通中省媒体、下联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屈原文化传播矩阵,将屈原文化作为长期性新闻宣传选题精耕细作,在中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常态化、高端化宣传推介。
  横向建立都市圈协同传播格局。建议与荆楚文化、屈原文化关联度高的城市建立协同传播网络,联合端午申遗的“三省四地”(宜昌、黄石、汨罗、苏州)建立端午文化传播联盟;宜荆荆都市圈继续发挥媒体联盟作用,探索建立文博资源、文史资料、文化资源共享机制;策划组织“宜昌汨罗屈原文化联展”“宜荆荆恩屈原文化巡展”等跨区域活动。
  对内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多元传播格局。推动屈原文化传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聚焦重点时段,创新叙事方式,突出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等热点焦点,精心组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学术推广宣传。创新传播方式,将屈原文化融入剧本、游戏、创意市集、手伴设计等,增加体验性、互动性。
  对外加强策划营销形成国际传播格局。以“融通中外”的理念增进国际理解与表达,把正能量转化成国际“正流量”。
  (调研组成员:刘紫荣、刘斌、薛玲、王玲、胡小兵、庄明)
  做好屈原文化传承的顶层设计
  秭归县政协调研组
  坚持统筹规划、上下联动、夯实基础、突出特色的原则,做好屈原文化传承的顶层设计。
  坚持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做好重大项目的策划实施工作。正确处理宜昌屈原文化公园、凤凰山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乐平里诗意村庄之间的功能定位。
  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基层,做好屈原文化的研究交流、普及传播。依靠学术团体,做好屈原相关的权威性阐释、屈原形象在社会大众中的统一定位、屈原作品权威解读。创新推广手段,传播屈原文化。
  坚持系统梳理,快速行动,研究制定端午节庆仪式标准、主要习俗规范、非遗项目技艺标准和屈原文化关联特色产业标准体系,让宜昌早日成为屈原文化的标准制定地。
  坚持市场化、项目化的思路,根据“屈原文化+N”理念,努力把屈原的名人文化品牌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优势。
  (调研组成员:邵淑岩、李竞赛、梅俊明、马德彪)
  学习成功经验 弘扬传统文化
  市政协综合调研组
  以最具辨识度的文化品牌为切入点,彰显鲜明主题,融合多种文化共生共荣,抢占文化制高点。
  深耕本土历史文化,整合各种资源,延伸文化脉络,保护、传承、转化并举,塑造和展现新优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
  融合创新各种表达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时代气息,构建打通多重网络节点,引领文化消费时尚,实现优秀文化的价值转化和业态创新。
  造就文化品牌,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数代人不舍修为。党政决策主导、社会响应跟进、资本扛鼎推动、学人倾心奉献,才能构建完整的文化生态。
  (调研组成员:彭作佩、孟美蓉、陈华洲、张文宇、杨成珍、葛政委、覃啸洪)
  (记者 沈媛 谭茂林 整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