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宜昌问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高荣誉 你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新闻中心 > 湖北频道 > 政务

2022-11-22 07:10 来源: 湖北日报
【字体:

  长江中游的起点,三峡移民的故乡,蝶变中快速崛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 (徐学工 摄)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11月19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在江西南昌开幕。宜昌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这是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同步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据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涵盖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方面,反映了一个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也彰显着一个地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努力与实践。

  截至目前,宜昌已被授予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远安县、秭归县等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累计命名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等2个“两山”基地。

  宜昌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所在地,也是长江生态大保护的立规之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水环境安全保障的源头区,以及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宜昌约67%的区域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宜昌市水系图。

  近年来,坐拥232公里长江干线、“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昌,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不遗余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人居改善”等为重点,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工作经验先后多次被国务院、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省生态环境厅等表彰推介。

  9月16日,关于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意见经宜昌市委七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宜昌全面吹响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号角。这是继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后,宜昌城市发展迎来的第三次重大跃升机遇。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以“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为蓝图,迈向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宜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时代“赶考之路”。

  从罕见露面到成群结队,江豚成为了长江宜昌段水质的“晴雨表”。 (袁立钧 摄)

  数说生态安全屏障

  宜昌全面打响“江湖保卫战”

  ◎ 破解“化工围江”,130多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

  ◎ 打造长江宜昌段232公里生态廊道。取缔拆除非法码头216个、采砂场134家,整治长江、清江排污口1677个,腾退港口岸线42.7公里,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

  ◎ 全市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比重由整治前的18.6%,提高至目前40%以上。

  ◎ 全市678公里干支流通航水域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设施实现全覆盖,长江中上游品类最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宜昌化学品船舶洗舱站建成运行,年洗舱能力600艘。

  ◎ “十年禁捕”全面落实,江河湖库网箱养殖全面取缔,非法码头全部清零,煤炭生产全面退出。

  ◎ 实施城区保留山体生态修复,覆绿111万平方米,修复市政道路边坡43.7万平方米,设立永久性保护山体绿线界碑330块,累计保护和修复城区保留山体1093万平方米,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4平方米。

  ◎ 实施全域生态复绿3513公顷,修复废弃矿山600多公顷。

  ◎ 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万亩,重点保护与修复远安沮河、枝江金湖、当阳青龙湖、长阳清江等重要湿地。昔日“臭水湖”枝江金湖,如今成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

  ◎ 长江宜昌段江豚由2015年的5头增加到目前3个家族、共23头。王家河油库码头变身江豚观测平台,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 2021年完成造林1067公顷,封山育林1.3万公顷,退化林修复4153公顷,乡村绿化1209公顷。

  ◎ 实施总投资103亿元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在2021年国家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宜昌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实现全省考核“三连冠”。

  数说环境污染防治

  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碧水和净土

  ◎ 持续推进“三磷”专项排查整治,全市45家磷矿企业、3家黄磷企业、10座磷石膏库完成整治。

  ◎ 新建污水处理厂53座、改扩建36座,关闭、整治畜禽养殖场557家,彻底根治黑臭水体187公里。

  ◎ 清理取缔小型造纸、印染、电镀等“十小”企业19家。

  ◎ 16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总磷浓度下降近五成,清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Ⅰ类标准。

  ◎ 积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三宁化工完成全国首单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全市企业履约率连续多年100%。

  ◎ 2021年,宜昌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介,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78%。

  ◎ 宜昌水环境质量考核工作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河湖长制工作荣获国务院及省政府通报表彰。

  ◎ 全面完成11.97万亩安全利用类和1.17万亩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治理任务,经第三方检测,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大事记

  ● 2010年,宜昌成功创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2011年,宜昌成为湖北省首个全国文明城市。

  ● 2013年,宜昌入列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地区之一。

  ● 2018年,宜昌颁布实施《宜昌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8—2024年)》,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 2019年,宜昌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颁布实施《宜昌市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奖励办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 2021年,《宜昌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1—2027年)》修编完成,在2021年度湖北生态省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均获优秀等次。五峰获评宜昌市首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远安县、秭归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宜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五峰绿色脱贫2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入选COP15国际论坛“中国馆”。五峰蜜蜂养殖、蜜源植物种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的减贫案例,被写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2022年,宜昌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被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施创新之举,护自然本真”后河保护区案例获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枝江金湖从人迹罕至的臭湖,变身“长江经济带美丽湖泊”“国家湿地公园”。 (徐红卫 摄)

  截至目前:

  ● 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远安县、秭归县。

  ● 国家“两山”基地2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

  ●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区10个:宜昌市,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

  ● 国家级生态乡镇达6个、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乡镇87个、生态村520个。

  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的“两山”实践

  提起百里荒,很多人都会想到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

  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地处宜昌市东北端,以夷陵区百里荒为核心,地跨3个县级行政区,覆盖当阳、远安、夷陵3个县市区、6个镇(街道)、43个村,总面积769平方公里,总人口9.18万人。

  2019年,宜昌市委决定以夷陵区为主体,规划建设宜昌市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试验区不断探索实践“两山”转化。

  这里是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承载着华中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试验区内有沮漳河、黄柏河和柏临河三大水系,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近年来,环百里荒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绿色制度创新,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为保护绿水青山,试验区内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空间进行管控,强化底线约束,严格区分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实行最严格环保准入制度,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为发展生态经济,宜昌全力打造百里荒景区、百里荒度假区、龙潭河景区、百宝寨滨水休闲区。目前试验区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预计到2025年游客接待量可突破500万人次。全域旅游同时也推动沿线农业观光采摘、农特产品销售、农家乐、民宿产业等快速发展。

  为创新体制机制,试验区建立源头严管、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严格执行产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三位一体”和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准入制度,压紧压实环境保护责任。

  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的设立,推动当地居民与景区周边市场主体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拉动合作伙伴经济指标同比增收50%以上,创造就业岗位达600多个,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和就地致富。

  眼下,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同时带动百里荒花百线、普百线、宋百线、双百路及沿线200户村民经营高品质民宿和农家乐,沿线村民在半年内户均增收达4万元,实现了景区与乡村旅游点、景区与环百里荒片区、政府与企业、农民与产业互促共荣的发展局面。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