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湖北省金融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湖北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金融创新服务,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金融业整体实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一)从数据看湖北金融业日渐增强的实力
“十一五”期间,全省金融总量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2009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79亿元,与2005年相比增加2.76倍,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4.8%提高到9.3%。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1036亿元,是2005年末的2.2倍;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678亿元和12057亿元,分别是2005末的2.12倍和2.06倍;特别是贷款实现了超常规、超历史、超全国的增长,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高于”的目标。今年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245亿元,比年初增加3567亿元,增长23.48%;贷款余额14047亿元,比年初增加1990亿元,增长19.27%。
2009年,全省证券市场交易量3.28万亿元,是2005年的20倍;投资者开户数339万户,较2005年增长72%,居全国第九位。全省保险业完成原保险保费收入372亿元,较2005年增长157%,规模居全国第10位。
(二)从机构的发展与扩张看湖北金融业的活力
“十一五”期间,湖北省本地金融机构实现快速发展。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盈利能力增强。武汉市农村信用社重组改制为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武汉市商业银行成功改制更名为汉口银行,并实现了跨市域、跨省域经营。由宜昌、黄石、襄樊、荆州、孝感5家城市商业银行联合重组的湖北银行正在筹建中。长江证券(000783,股吧)公司成功上市,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东亚银行、日本瑞穗银行武汉分行等外资银行相继开业。
到2009年末,全省共设有银行业机构59家,证券期货业机构13家,保险业机构41家,居中部省份之首。同时,还有15家金融机构在武汉设立后台服务中心或签订协议,全省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证券行业从早期品种单一、不成体系起步,发展到包含了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多个品种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业务架构。保险行业结合城乡实际进一步丰富了业务和品种。
(三)从多元化融资渠道看湖北日渐提高的融资能力
20062009年,全省新增贷款601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3倍。与此同时,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挂牌上市企业11家,融资额79.7亿元;进行再融资上市公司20家,融资额332.1亿元,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再融资共计411.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7倍。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取得了新突破,全省共有14家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间票据融资合计545.4亿元。创业投资日趋活跃,2009年末,全省已形成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武汉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两个开放性投融资平台为支点,政府引导资金和社会资本相结合,服务覆盖全省的创业投资体系,管理创投资本约63亿元,总投资额近20亿元。全省产权交易资产累计175亿元,产权交易综合业务指标持续居全国同业前列。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