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财政部、水利部启动第三批400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集中资金帮助农民建设小型水源、渠道、泵站等“家门口”工程,我省获得19个重点县名额。粥少僧多,名额如何分配?过去,为了争取项目,各地“跑部进京”、“跑省进厅”,找领导、批条子、套关系,而项目到手后,建设迟缓,效果不佳。
如今,小农水趟出了一条“竞争立项”的新路。7月27日,39个县市区带着建设管理方案来汉参加角逐,争取成为重点县。10分钟的陈述,大多数县市区由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出面,承诺落实配套资金、组织农民投工投劳等。他们纷纷表示,小农水是农民最盼望解决的实事,一定要把项目争回去、干起来。
参与评审的11位评审专家,对各地方案评分排名,并逐一“挑刺”,提出了种种疑问。“申报项目主体怎么是县政府?应该是县财政局、水利局。”“项目建成后如何管理,你们规划中为什么没提到?”“应该对其他部门涉及小农水的建设资金进行整合,怎么完全没有提及?”一个个尖锐的问题,让“一把手”们感到了项目背后沉重的责任。
竞争立项,变相马为赛马,暗战变为明争,竞争的重点也转移到项目本身的建设管理上来。“如果没有慎重的思考,没有对水利工作进行深入调研,这场‘考试’还真难及格。”考场外,前来陈述的浠水县县长吴烨感慨地说。
从相马到赛马的变革意义
湖北日报讯 记者 甘 勇 通讯员 程波 杨振华
39个候选县市区参与竞争小农水重点县,只能入围19个,其余20个落选,淘汰率51%。
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竞争,也是一场更加公平的“赛马”。
竞争立项,让“相马”变成“赛马”,不仅是小农水重点县立项方式的重要改革,也是对当前项目分配机制的有益探索。
暗战变为明争
2009年起,财政部、水利部每年选择一批县市区,通过集中资金投入,全面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当年,湖北17个县入围;去年,湖北启动20个重点县。
今年,我省再获19个名额,投资力度加大。其中,一般重点县5个,投资1600万元;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示范县7个,投资2000万元;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7个,投资2300万元。
蛋糕做大了,怎么分好蛋糕?我省开始探索新的立项方式,让过去“跑省进厅”的“暗战”,变成了一场争在明处的公开竞争。
竞争立项,比的不再是关系、后台,而是建设方案、管理机制。参与竞争的县市区,不仅要拿出完善的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还要对小农水工程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分析,对资金筹措、预期效益、群众参与、运行管护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省水利厅副厅长周汉奎说,竞争立项就如同一场“赛马”,把游戏规则告诉给每个县市区,让大家公平竞争。这种新的项目分配机制,为今后解决立项问题提供了借鉴。
竞争激活小农水
小农水事关群众最切身的利益,各县市区要求列入重点县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此,我省制定了《竞争立项暂行办法》,并确定了“公正公平、绩效优先,突出重点、兼顾平衡,尊重民意、民办公助,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的基本原则。“竞争立项变‘分钱’为‘争钱’,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王怡认为,竞争立项的好处,一是选出了“能干”的县,二是选出了“想干”的县。
竞争立项,激发了各地投入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去年,全省小农水建设总投入达11.4亿元,其中中央投入5.21亿元、省级投入2亿元、地方自筹4.19亿元。“今年小农水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投入,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王怡预计。
倾斜兼顾公平
我省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竞争立项会不会加剧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
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要求,各县市区必须拿出足够的县级配套资金。这对于财政困难的贫困地区,是一笔不小负担。一旦贫困地区因此不能拿到项目,发展差距就会扩大。
因此,这就需要在竞争立项规则设计上,实事求是地考虑落后地区的需要。在小农水重点县立项竞争规则中就明确规定,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县、粮食主产县以及武陵山试验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给予适当加分的优惠。
这种政策倾斜,看似不公平,却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促进全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思路,是更高层次的公平。
近年来,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各类建设项目,特别是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纷至沓来。如何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如何最大程度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小农水趟出的竞争立项新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责编:陈颖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