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首页湖北

孝感记者为温州少年点亮生命 曾6次报道捐髓新闻

2013-10-17 09:20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楚天都市报)“以前每次采访捐髓志愿者,我都暗暗羡慕对方。”身为记者,43岁的祝伟曾6次报道捐髓救人的新闻;加入中华骨髓库5年多,他一直憧憬着自己也能配型成功。

  昨日,他的愿望实现了。躺在武汉同济医院的病床上,听着血液分离机的“嗡嗡”声,他兴奋地告诉记者:“终于轮到我了!”

  有了他的捐献,17岁的温州少年小胡将能重获生机。“帮助人的感觉,真好!”祝伟笑了。

  从一名记录者到亲历者

  祝伟是《孝感晚报》记者。2005年进报社至今,他先后6次记录孝感志愿者捐髓救人的事迹。

  在乡镇卫生院当过医生的祝伟,很清楚骨髓配型的几率和现状,每次见证别人捐献成功,他都很激动。

  “每次采访捐献回来,他都会跟我说很久。”祝伟的妻子是一名医生,她告诉记者,在推动骨髓捐献这件事上,祝伟很用心、很努力,跟许多志愿者成了朋友。

  “我国骨髓配型率、移植率都还比较低,库容量小是一个重要原因。你想,才十万分之一的几率,如果志愿者的基数越大,患者的机会才会越多。”祝伟说,他一直努力宣传捐髓,内心深处更渴望自己有机会亲自上阵。

  机会突然来了!今年6月,在加入中华骨髓库5年多后,他终于接到初配成功的电话。“有一种中奖的感觉,太激动了!”祝伟说,“全国需要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中,可能只有那么几个人能跟你配上型,这是冥冥之中分割不开的骨肉联系。”

  为了捐献每天跑步锻炼

  “其实,我不怎么爱运动。”祝伟不好意思地坦白。这也许是一名勤奋的记者的职业特点,不是在采访和写稿,就是在奔赴采访现场的路上,“但凡有一点闲暇,就只想躺一会儿。”

  但是为了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完成捐献,尽可能给对方提供高质量的造血干细胞,他必须调整生活习惯。高分辨配型成功后,祝伟开始锻炼身体。近两个月来,他每天晚上都会跑步1小时。

  本月11日,祝伟来到武汉,在同济医院接受捐髓前的动员剂注射。他告诉记者,注射动员剂之后,他的身体确实有些“说不出来的难受”;正式捐献前,他也产生过小小的胆怯,“觉得有点害怕。”

  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走进病房,完成承诺。

  昨日上午11时30分许,他完成第一次330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些造血干细胞被立即送达温州,移植给17岁的小胡。

  今天,他还要再捐献一次,作为补充。

  连体婴儿为“祝爸爸”加油

  据祝伟的同事们介绍,他平时特别有爱心,乐于助人。2001年他开始无偿献血,12年间累计献血15次共4800毫升。他还是孝感义工联、孝感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公益活动。

  一度引发全国关注的云梦连体婴儿“玲珑姐妹”(曾作连续报道),也是祝伟和他的志愿者朋友帮扶的对象。他们为这对小姐妹四处奔走呼吁,持续为她们的治疗筹集善款。

  昨日,这对已经4岁的小姐妹在父母的陪同下,专程来到病房给“祝爸爸”加油打气。两个小家伙活泼俏丽,十分可爱,给病房带来不少笑声。

  心系这场捐献的,还包括身在温州的小胡一家。相隔1164公里,素未谋面的祝伟和小胡,因为这次奇妙的“血缘”,从此生命相连。“医生告诉我,有一位湖北叔叔愿意救我。”昨日,在移植舱内的小胡通过电话,告诉温州当地媒体记者:“如果没有他的捐献,我的生命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祝伟表示,他会把中华骨髓库给他提供的5000元营养费全部捐赠给小胡;同时,他所在报社和志愿者团队还专门举行了义卖活动,义卖所得也会全部捐给对方。

  提起这些,祝伟很腼腆地笑了:“我想告诉更多人,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有机会的时候就该尽力。”

责编:牛甜

分享到: 6.02K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