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微信变“危信”呢?
毫无疑问,微信用户的迅速蹿升,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淡漠但却渴望交友的现实,特别是那些追求新奇、时尚、出乎意料的年轻男女,更是首批尝试者。他们愿意通过各种新鲜方式,认识陌生人,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他们中多数早已是资深网虫,对与网络有关的活动并没有排斥感,更谈不上恐惧。当然,也有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一心求新求奇,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没有能力识破他人的虚情假意和阴谋陷阱,网络交友不计后果,每每成为一些不良用心者的“猎物”,沦为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年轻人之所以在微信交往中过于轻信他人,“近”可能也是放松警惕的重要原因。因为微信交友往往都是通过“摇一摇”的方式而找到的“附近的人”。对于多数人而言,“附近的人”这个概念本身就给人以亲切、亲近和值得信任之感。而这种心理学上的普遍感受就直接催生了一些人的轻信,在交往中就容易在较短时间内放松警惕。而一旦对方别有用心,有不良企图或者事先设计了陷阱,放松警惕的一方就很容易上套,受到侵害。
要防止微信变“危信”,必须让热衷于微信交友的年轻女性认识到,“近”决不是放松警惕的理由。近日广东省司法机关发布权威统计信息显示,广东近年来未成年女性遭受性侵害的案件中,作案人多为与被害人“熟悉”的人(7月11日《南方日报》)。它警示我们,平时“熟悉”的邻里、朋友、同事、亲属、老师等人都不一定靠得住,那些单纯距离上在“附近”而实际上对其个人身份信息一无所知的“微友”就更加靠不住。从这个意义上讲,“微友”们必须放弃轻信,提高警惕,谨慎交友,才能让劫财劫色犯罪远离自己,不至于在不慎交友中成为受害者。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