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您的当前位置:i新闻 > 今日重磅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调查:近60%留守儿童父母一年回一次

2014-08-18 08:51 来源: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通讯员 刘明杨 郭青)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如何?日前,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10名大学生志愿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衣族苗族自治县的各个村寨,开展“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走访调研活动,共调查了110名“留守儿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隔代监护,监管不能落实;学习缺乏指导,状况不容乐观;安全缺少保护,存在安全隐患;亲情缺乏慰藉,心理发展异常;生活缺少援助,健康成长堪忧;教育缺乏责任,发展状况失衡;行为缺少教导,道德问题凸显;精神缺乏关爱,课外活动单一。

    此次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以便于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心理情况、生活情况及学习情况。调研的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想法及意见等6个方面,涉及“留守儿童”的居住环境、性格特点、学习成绩、接受教育的情况和社会的关注度等32项问题。10人的调研团队共分成2组,对镇宁县马厂乡、募役乡、江龙镇等3个乡镇12个村寨的0-15岁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调研,历时近一个月。

    监护缺“力”,近九成为隔代监护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和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在对当地“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的调查中,单亲监护的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隔代监护的有9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7.3%;亲戚监护的有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4%;独立生活的有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数据显示,“留守儿童”被隔代监护的占到近九成,多数“留守儿童”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隔代监护,一是心理代沟过深,心理上缺少帮助,祖孙之间难于沟通,“留守儿童”易形成内向、孤僻、不善交流等问题;二是祖辈过于溺爱,百依百顺,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格教育得不到正确引导。走访发现,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化大;三是缺乏教育观念,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留守儿童”接受。

    另外,安全缺“护”,存在安全隐患。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因年事已高而无法全面看管他们,不少“留守儿童”常常偷偷的下河游泳,在山林里玩火烧烤,在马路上嬉笑打闹,这都给孩子们的安全带来较大隐患。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的占调查总人数的87.3%,充分显示家庭隔代教育尤为严重,祖辈与孙辈的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多半为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分散太多精力,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使得不少“留守儿童”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习缺“导”,过半家中没人可以辅导功课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有效的辅导,在学习观上缺少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留守儿童”学习观念淡薄,学习目标不明确。数据显示,“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表示一般的有6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6.4%;表示差的有1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5%。同时有24人表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占调查总人数的21.8%。有42人表示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占调查总人数的38.2%;在所有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表示非常满意的只有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比较满意的有3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7%;不满意的有2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5.5%,有57人表示家中没有人可以辅导功课,占调查总人数的51.8%。同时,表示学习压力非常大的有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表示压力比较大的有4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7.3%。调查发现,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满意自己的学习成绩,大多没有人可以辅导自己学习,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我不想学习,也不想上学”这是志愿者在调研过程中一位“留守儿童”说的话,孩子常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年事已高,没有文化,也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疏于对孩子正确学习观念的教育和引导,造成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在发恰村的调研过程中,调研队员走访了一位叫韦镜的“留守儿童”。在询问其学习成绩时,他不好意思的笑了几下,然后扭扭捏捏的说:“我成绩很差”。他说,“爸爸妈妈都去外面打工了,家里只有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人能辅导我做作业,爸爸妈妈也没过问我的学习情况,我觉得上不上学都无所谓”。调查中还发现,部分父母存有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普遍认为比起上学读书,外出打工会是更好的赚钱途径,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或是过多的要求。“能读书就读书,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和家长的思想中尚有存在,这些观念使孩子的人生观出现了偏差,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

    亲情缺“慰”,超六成父母半年至一年回来一次

    “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聚少离多,见面时间短,沟通方式单一,缺少亲情呵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70人表示父母半年至一年回来一次,占调查总人数的63.6%;有29人表示父母一年以上回来一次,占调查总人数的26.4%。同时,一周到一个月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有3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5%;联系不固定的有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8%;没有联系的有1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并有76人表示经常想念自己的父母,占调查总人数的69.1%。

    调研队员在马厂乡旗山村走访调研途中遇到了正在和另一位孩子发生肢体冲突的“留守儿童”龙星雨。志愿者将她们劝解开后,龙星雨对志愿者说:“她说我是没爹没娘的孩子,我不是!”这句话,刺痛了志愿者的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不在身边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身心影响。调研显示,“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之间平时主要靠电话取得联系,而且联系的并不密切,缺乏深层次的交流。一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性格缺失和心理障碍。由于在学习方面缺乏父母关注,孩子们更容易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品行方面,外出父母的物质补偿形成了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拜金主义明显。

    生活缺“助”,健康成长堪忧

    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主要体现在一个方面,缺少日常生活照顾,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表示生活环境比父母在家时差的有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9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身心成长发展的阶段,缺少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往往没有规律,有的困难“留守儿童”家中还出现了“逆向”照顾的现象,幼小的“留守儿童”反而还要照顾年老体弱的长辈,承担着超出其能力的繁重任务。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多数“留守儿童”生活环境脏乱差,健康得不到保障,炎炎夏天里不少孩子几天才洗一次澡,每天“脏兮兮”的跑来跑去。

    在调研江龙镇马鞍村的一户人家时,走进破烂的大门,一床已经脏的发黑的棉被,一张木板床和几块石头拼凑的凳子便映入眼帘。家里只有奶奶和姐弟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姐弟三个的生活只能依靠年迈的奶奶捡废品来度日,奶奶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在他们的心里,不敢奢求好的东西,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生活状态下维持着基本的温饱。部分“留守儿童”甚至在生病的时候也没有条件去医院治疗,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教育缺“责”,关爱势在必行

    “老师上课不怎么负责,我们都学不到什么东西”。龙潭村六年级的小姑娘尹宁雨跟调研队员说。农村“留守儿童”读书不易,上学读书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调查数据显示,有11人表示1年或几年老师有一次家访,占调查总人数的10%;另有44人表示没有老师家访过,占调查总人数的40%。

    “老师从来没有来我家家访,也没有关心过我的课余生活”,调研过程中龙潭村的袁道慧这样和我们说着。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也不能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老师的身份就应该是双重的,既是老师又是父母,也要经常关心他们的身心变化与需求,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行为缺“教”,道德问题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的约束,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并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了行为偏差。当志愿者调研到马厂乡纳敦村时,在村头遇见了两名10岁的小男孩,他们像往常一样介绍了自己的来意后准备对这两个小男孩做调查,但他们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配合,而是向调研队员讲起了“条件”。在调查的过程中和调查完之后,两个小男孩多次向调研队员提出如果回答了问题就要用手机来交换的“条件”,最后在调研队员强硬的拒绝下,两个小男孩才心有不甘的离去。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没有人教给他们应有的道德标准,任由他们“跟好学好跟坏学坏”的自行发展成今天的样子,道德问题突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没有自制力的“留守儿童”很容易走上歧途。据安徽省淮北市法院统计,近一年的时间里,淮北市法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0件,其中“留守儿童”案件高达73件,占66.4%。“留守儿童”道德问题已日益严重,值得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精神缺“护”,课余活动形式单一

    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放假等休闲时间读书看报的仅有1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8%;看电视的有21人,占调查总人数19.2%;进行体育娱乐活动的有1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6%;做农活的有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6%;帮忙做家务、带弟妹的有3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0%;有其他事情的有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在调查的“留守儿童”日均课余受教育时间中,受教育时间2小时及以下的有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0.9%;2-4小时的有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8%;4-6小时的有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6小时及以上的有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数据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日均课余受教育程度低下,大部分“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里是以在家看电视、做家务带弟妹为主,形式单一,教育针对性也不强。

    家住龙潭村的伍秀晨阳说:“我一回家就看电视,没有什么不对啊”。调查中得知,她的母亲在他很小时候就离开了他,父亲在县城工作,且常居县城,家里只剩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他告诉调研队员,在他们寨子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只有看电视打发课外时间。当志愿者问他课余每天学习多长时间的时候,他说:“寨子里都是老人,他们都不认字,我们想学习,也没有人可以辅导我们。”他奶奶告诉我们,孩子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自觉性,家里大人长期不在,对他没有任何管束和教育。奶奶的年纪大了,文化水平又低,对于他的教育,往往也是有心无力。

    丰富的课余活动不仅仅可以充实“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还可以缓解他们因为长期父母不在身边而出现的心理压力,而大部分家庭和学校对他们在精神文化上的关怀力度不够重视,导致孩子们的课余活动单调,精神缺“导”,没有教育意义。

    “‘留守儿童’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仍然令人堪忧,性格行为存在缺陷,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政府、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关怀程度还不够。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正确导向和处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志愿者周雅兰说。

责编:齐云

声明:

1、i新闻为长江网原创栏目,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2、本栏目所有内容为网友提供,如涉及单位、团体或个人对内容有异议可向长江网提出,联系电话027-85778997。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