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思思来自江西南昌麻丘农村。在武汉,她和众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一样,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流动花朵”。但是,她的求学经历并不像花朵那样令人愉悦——简易学校并不稳定,招不到学生就“关门”;公办学校以前很难进,即使能进也要缴纳不菲的借读费。
去年9月,她进入了现在的这所公办学校。在这里,她每学期只需缴纳170元的课本费,就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在初三年级,项思思成绩名列第一。“和简易学校相比,公办学校的师资力量强,校园环境好。”项思思说,大家都说普通话,她也不会因为自己来自农村感到不好意思。
十多年前,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热的兴起,不少“流动花朵”跟随父母来汉求学,简易民办学校应运而生。1994年,在汉口复兴村,出现了20余所收费低廉的简易民办学校。随后,在武昌、汉阳、洪山区的城乡接合部,简易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当时的简易学校,学生每学期只交纳300—500元的费用。”江汉区发展规划科科长汪建设说,而农民工子女想进入当时的公办学校就读,除了交纳学杂费、书本费外,小学生、初中生每学期还要分别交纳400元和600元的借读费。
从1998年开始,武汉市部分公办学校免收借读费接纳农民工子女。汪建设说:“随着公办学校的开放,简易学校低收费不再具有优势。”武汉市三十六中校长邱端峰介绍,去年,中心城区公办学校免收学杂费,今年春季起,武汉市全市初中、小学免收借读费,更是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子女就读。
来自武汉市教育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从2002年至去年10月,武汉市民办简易学校减少了240余所。今年春季,该市423所公办中小学共接收了11.4万流动花朵入学,公办学校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比例,由2000年的不足30%迅速提高到89.78%。这些数字,折射出了简易民办学校的变迁,也记录了公办教育敞开怀抱接纳农民工子女的进程。
责编:陈明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