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卢姗这对80后小夫妻接受记者采访。
7月的玉树高原,蓝天、白云,犹如一幅隽美的风景画。7月的结古镇,尘土、轰鸣,援建大军正在日夜赶工。这一动一静的强烈反差正是青海玉树地震重建的真实写照。两年前的玉树地震后,中国各地的援建者们相继进驻,很多刚刚走出校园的“80后”克服高寒、缺氧等种种不适,成为玉树重建大军中的主力。
2011年初,同为24岁的张震与卢姗作为玉树援建者,来到了这片雪域高原。两人是大学同班同学,这一年的正月初八刚刚领到结婚证,正准备举办婚礼。正月初九,夫妻俩接到了中建八局青岛公司的通知参加玉树援建。为保证工期的按时完成,二人立刻打点行装,于正月十四日抵达玉树,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2月的玉树天寒地冻,张震告诉记者,刚上来的时候没水没电,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退缩,他为自己能够成为参加玉树重建的一员感到光荣和骄傲。
张震每天都在施工现场紧张忙碌着,妻子卢姗在指挥部做预算工作,两人的工作地点相隔只有十分钟的车程。但是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却不能经常见面,也不住在一起。卢姗告诉记者,丈夫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差不多半个月才能见到一次,每一次也只是匆匆一瞥就要马上赶回施工现场。说到这里,眼泪在卢姗的眼眶里打转。
“他太辛苦了,我心疼”。卢姗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告诉记者,来玉树之前也有短暂的思想斗争,因为玉树的平均海拔有4200米,条件恶劣。但是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义无反顾地来到玉树参加重建。
“我在玉树对妻子做过最浪漫的事就是给她买一些好吃的”。张震腼腆地告诉记者,由于玉树的条件有限,资源紧缺,所以也没做过什么特别浪漫的事情。听到这里,卢姗说,虽然这里的条件艰苦,但是看到丈夫为玉树重建辛勤的付出,“我从心里真正地理解他、爱他”。
由于长期在高海拔工作,两人的脸上都微微有了一些“高原红”,但是目光中却透着坚毅。他们告诉记者,准备在援建工作结束后生个小宝宝。
责编:于濛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