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职于美国白宫的演讲专家NicholasAntongiavanni曾在《TheSuit》一书中这样说道:“穿着套装时,搭配的皮带绝对不能太醒目。”但却没有一本书提到不能系金色饰扣的皮带。其实,穿套装时要搭配任何金色的配件,本来就要特别注意。英国男性时尚评论家保罗基尔斯就说过:“适合现代男性的‘金’只有两种,一种是‘黄金定律’,另一种叫做‘沉默是金’。”
不过,据笔者推测,真正让记者们不悦的,其实不是皮带的金色饰扣,而是布莱尔先生的姿势。虽然那是他无意识摆出来的姿势,抓着腰带的姿势,看起来就像两手叉腰,而两手叉腰的英语是“akimbo”,根据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Morris)表示,这个姿势代表“拒绝、否定的情绪”,虽然布莱尔先生的姿势不完全是两手叉腰,但看起来也很接近了,至少能够肯定,这姿势不会给人什么太好的印象。
如果说政治人物或名人往往都是在那一瞬间,让记者们趁机解读出他们“心底的秘密”。而换成记者们的心情,应该是“厌‘姿势’及‘饰扣’”吧!只是金色饰扣正好扮演了那无辜的受害者。就是因为摆的姿势不好,才会明明穿着外套,却还让皮带饰扣显得如此刺眼。前面提到“皮带绝对不能够太醒目”,而真正的意思也许是“不能摆出让皮带过于醒目的姿势”。
男人的服装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腿部的修饰
西裤折线的重要性
要怎么展现腿部线条的美感呢?这个问题并不专属于穿着洋装的女性,对男性来说,这也是长久以来的一个大课题。
18世纪之前可以说是五分马裤(breeches)的时代,当时的人会穿上长袜修饰小腿,或是以跳舞来锻炼腿部的线条。19世纪初,开始流行更长的裤子,因此人们也开始注重腰部至脚尖的线条,甚至会穿上有带子穿过脚底固定裤管的踩脚裤。继带子之后,人们还想到用新方法来展现腿部线条,那就是折线。
折线的英语是“crease”。而将其发扬光大的时尚领导者,是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1880年左右他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沿着左右缝边压出折线的裤子,这种形式充分地展现了腿部线条的美感。而在其子乔治五世时期,开始试着将折线压在裤子正中央。一直到1910年,大部分裤子的折线还都习惯压在正中央,进而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就连1882年发明的电熨斗,在这个流行方式里也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另外,裤管反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流行的。1860年左右,人们为了避免将裤管弄脏,会在运动或路况不佳的时候将裤管折起来。不过这种反折方式以“turn-ups”(卡夫西裤)的名号在流行舞台上登场,已经是1895年的事了。借由这样的反折,能让长裤的轮廓显得更为立体,而让这种反折深入人心的关键人物就是爱德华七世。
在爱德华七世即位的20世纪初期,男性服装开始自硬邦邦的路线中跳脱出来,转而带点优雅的气息。现代套装追求的腿部线条美,也在延续着那个时代的美感。
而长裤最理想的长度呢?裤管稍微盖到鞋子上方,让折线稍微有些垂塌就差不多了。这样的垂塌感,英语称它为“break”,即中止、休息的意思。带有一点垂塌感的折线,仿佛让人“在中规中矩的世界里有了休息与喘息的空间”,也许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裤管的垂塌感可以展现长裤的优雅从容感,而刚从干洗店拿回来的长裤,其侧边那两条直挺挺的折线,一样也无损这种从容且淡定的感觉。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版权说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