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一案,带动数十个未诉项目顺利结算,他们这样化解龙头企业千万货款纠纷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1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董星星)2月11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长江日报联合举办的法律服务栏目“周二之约”如期举行。武汉市新洲区法院阳逻法庭副庭长梅婷、法官卢婷、法官助理韦丁钰,长江新区阳逻街周冲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蒋叶婷、汪敏做客直播间,聚焦民商事纠纷的化解,和网友互动。
周二之约直播现场,从右到左依次是武汉市新洲区法院阳逻法庭副庭长梅婷、法官卢婷、法官助理韦丁钰,长江新区阳逻街周冲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汪敏、蒋叶婷。
阳逻法庭是湖北省法院系统一类综合性法庭,管辖阳逻街道及阳逻经济开发区辖区内一审民商事案件,辖区内共有港口、船舶、钢铁等央企、国企及民营企业400余家。
阳逻法庭副庭长梅婷介绍,法庭持续加大案件调解力度,努力用最少程序、最短时间、最低成本实质性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修复社会关系。
作为例证,法官卢婷讲述了一起涉企纠纷的化解过程。通过该案的化解,两家企业后续数十个项目顺利结算,金额共计一千多万元。
某水泥公司是阳逻地区的水泥龙头企业,长期为国内多家地产企业提供水泥制品。该水泥公司与某地产公司合作的数十个项目完工后一直未能正常结算货款,严重影响该水泥公司正常运转。2024年上半年,该水泥公司无奈之下只能诉至新洲区法院。
“除了在诉的这个案子,两家公司还有数十个项目没有结算,只是还没有打官司。”卢婷介绍,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他们发现,这两家公司因货款支付一事,对抗情绪严重,一方不按约给钱,一方也不继续供货,就这么干耗着。
卢婷说,这个案子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直接下判决并不难。“但是,就算判了,也不一定能执行。后面还有数十个项目没结算,有可能会激发矛盾,引发数十起新的诉讼。”
“调解比判决更适合他们。打开心结,什么都好说。”于是,在立案后1个月内,承办法官多次前往两家公司所在地,和双方推心置腹。
“你们已经合作了这么多年,早就有了很深的信任。如果法院下判决后,还不还债,那企业就会上失信人名单。一旦当上‘老赖’,失去信誉,那真是得不偿失!”法官的这番话说动了地产公司负责人,主动要求与原告面对面沟通。
2024年3月,双方见面。在长达4个小时的调解中,地产公司负责人吐露心声:“我们的资金流确实出了问题,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能否宽限时日,或者分批支付?”水泥公司负责人见状,感念多年的合作,也作出退让。
当天,双方当事人当庭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地产公司分三次向水泥公司支付700余万元货款。
据悉,调解协议签订后,地产公司履行承诺,将700多万元的货款支付完毕。随后,水泥公司与地产公司对其他数十个项目的近300万元工程款也进行了结算。
直播中,居民代表表示,该案法官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让困扰企业的难题得以化解,同时还推动了两家企业之间其他数十个项目的结算和支付,这是阳逻法庭公正高效审理化解涉民营企业案件纠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
【编辑:符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