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评论员 李建华
近日,“运输罐车运完煤制油后未清洗直接混运食用油事件”受到社会强烈关注,再次给食品安全敲响警钟。
据新京报报道,罐车运输行业存在食品类液体和化工类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的情况,报道涉及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
这样的行为相当恶劣。有网友认为,此举近乎在人们日常食品中投毒。从相关报道来看,有两点最让人震惊,也最值得整治。
一辆等待进厂运输食用油的罐车,罐体外侧喷涂的介质信息被一张白纸遮盖住,司机重新张贴了一张写有“食用油”字样的纸条。 图源新京报
按人们的常识来理解,食用油的运输应当是专车专用的,但曝光的事实让人匪夷所思:食品类液体和化工类液体不仅运输罐车混用,而且还不清洗,并且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退一步说,即使认真清洗了残存的化工液体,也有可能留下食品安全隐患。因此,问题的焦点不在于运输车辆清不清洗,而是根本就不能混用。
更让人震惊的是,大型国企牵涉其中。那些为了多赚几个钱,混用且不清洗的司机,肯定不会去吃他们运输的食用油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在谴责这些司机良知泯灭的同时,更应看到有关企业玩忽职守让他们有机可乘,尤其是涉事企业中竟然有堂堂“中字头”企业,这就有负民众的信任,没有履行到国企的社会责任。
据悉,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显然,中储粮集团公司在食品安全上有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可谓食品安全的基本盘,委实不可掉以轻心。因为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消费者众多,一旦食品安全底线失守,将会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故,以及民众对国内食品的信任危机。
具体到食用油的运输上,中储粮集团应当严格选择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严格规定专车专用并严格检测。这其实并不难,运输罐车运完煤制油后未清洗,打开闻闻就知道了,何况还可利用检测设备。有央媒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食用液体出入库的管理方,尤其是“中字头”这样的接收方,坚称“不验罐是因为没办法分辨”,完全令人咋舌,相信这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无德、无责任心,导致助纣为虐。
7月6日,中储粮集团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从7月5日开始在全系统开展专项大排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依法终止运输合作。
这样的态度无疑是积极的,但还不够,人们还有不少疑问得追查落地。譬如下架、回收相关批次受污染的食用油。如果查实,中储粮应当有相当级别的领导对此负责,不仅是法律责任,也有道义责任。
编辑:李建华
审核:陈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