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的还是"敞"的?常用武汉方言81字已达成共识
(长江日报 通讯员李婷 严方)用了多年“岔的”,其实是个错别字,正确写法应该是“敞的”;是“清谱”不是“清铺”……这些市民习惯用的词语,其实很多人随手写出的有些是错别字。昨日,由民间班子发起,“学院派”专业人士积极推动的常用武汉方言规范研讨会召开。
“方言,不是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现在网络上乱用字的情况很严重,容易让人有口实,说武汉方言没文化。”著有《武汉方言词典》、《武汉方言研究》等多本著作的“武汉方言研究第一人”朱建颂说,目前网络和各类报道中,方言用字不准确成重灾区。方言文化保护的发起人胡全志也提出,迄今为止,武汉市还没有建立一个官方方言研究机构。
会上,对包括“发泡”、“吓老子”、“耍拉”等90个常用武汉方言用字,专家、学者在会上展开激烈的探究和讨论。最终,81个方言常用字达成共识,诸如“折人”、“讲味口”、“服周”等常用词汇,顺利一票通过。只剩9个仍有待进一步探究。
“是‘柴鱼’还是‘财鱼’?”平时武汉人惯称的“黑鱼”,究竟用哪个字引发激烈讨论。学院派代表朱建颂力推“柴鱼”,并引经据典称,柴鱼一字出自《本草纲目》中“俗名火柴头鱼”;而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主任邵则遂力挺“财鱼”,他表示语言发展要与时俱进,“财鱼”寓意好且已为市民广泛接受,应顺应市民的习惯。此外,“韵味”一词也引起较大争议,民俗专家刘谦定提出“润味”、民间方言研究者杨东辉主张用“运味”,难以达成共识。
活动发起人胡全志介绍,此次研讨会通过的81个常用字,将正式向社会公布,推荐公众使用。尚未达成共识的字,专家和民间学者将进一步探究整理,通过民间研究成果的积累,争取让《武汉方言300句》早日面世。
附:武汉方言规范用字示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