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玩票证敢称老大 武汉民间收藏水涨船高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2-09-24 05:01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从9月18日到21日,就在上周的短短4天里,武汉发生了好几件与“收藏”有关的新闻:

    9月18日,在白沙洲街一处民居附近,挖出一块刻着“湖北造纸厂界”的石碑。此碑为张之洞1907年开办湖北白沙洲造纸厂的遗存,距今已有百余年。

  同一天,江汉关博物馆筹建处公开了目前征集到的珍贵文物,堪称“镇馆之宝”的两枚光绪年间江汉关银锭。权威专家鉴定后认为,这两枚银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文物价值”,价值近百万元。

  9月19日,武昌藏家朱汉昌先生向媒体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本民国老护照,护照是抗战初期武汉作为战时首都时签发的。

  9月20日,一篇问世72年的《中山舰》独幕剧剧本,被捐赠给江夏金口的中山舰博物馆。

  9月20日,首届中国·武汉古玩赶集交易会开始接受报名,赶集会从9月28日至10月7日举行,由武汉古玩城主办。

  9月21日,崇仁路武汉收藏品市场举办《文献收藏与鉴赏》丛书首发式及“红色记忆大型历史文献收藏展”。

  “纸品收藏”乃武汉强项

  在4天里发生这么多大事,反映了武汉收藏界文化素质高、社会基础广、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强。

  业内人士说,武汉收藏特点鲜明:珠宝玉器瓷器杂项等方面较弱,书画方面也仅居全国中游;武汉的“纸品收藏”却是全国重镇,尤其是“纸品”中的票证和文献两项,堪称老大。

  “纸品收藏”包括邮币卡、票证、连环画、海报、烟标、戏单、车船票、门券、地图和文献资料等,与古玩、瓷器收藏相比,“纸品”属平民收藏,投资小、专业门槛不高。武汉票证玩家人数多、起步早、眼光好,有一批顶级的票证藏家。武汉收藏界成立协会之始,就下设了票证专业委员会,为国内最早的,每年通过武汉藏家交易的票证有数百万枚。全国票证收藏文化展示交流大会(业内简称“票交会”)多次在武汉举行,是对武汉在票证收藏界龙头地位的肯定。

  武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显赫的地位、丰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武汉人不俗的文化品位,共同形成了武汉收藏“文献资料”的强大优势。

  对“文献资料”的重视,代表了武汉人浓厚的“家国天下”意识。

  武汉传媒特别欣赏这一点,每当有所发现,往往不惜版面进行报道。政府有关部门也非常重视武汉民间收藏的实力,常常因势利导。

  据透露,我市有关部门将与民间合作,高规格评选“武汉十大民间收藏家”。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推动武汉民间收藏事业再上一个台阶。

  民间博物馆有待提升

  与“纸品收藏”的活跃相比,武汉民间博物馆更多的感觉是压力。

  今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本报曾隆重推出制作精美的《宝存》特刊,详细介绍了武汉的14家民间博物馆。这14家民间博物馆的藏品琳琅满目,各家都有特色,各家都有宝贝,但是一路走来,各家也都不容易。

  目前,武汉的民间博物馆普遍面临着馆址偏僻、展馆面积小、展品单一、展览活动少的尴尬。

  专家认为,真正的民间博物馆,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拿到国家发的执照,其对藏品数量与质量要求相当高,对专业人员和安保措施也有严格的规定。

  市文化局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列举了民间博物馆应达到的5项条件:藏品应达到一定数量,要开展一定的研究,要进行陈列展出,展出面积应不低于400平方米,每年展出时间应不少于240天。这5项门槛,没有雄厚的实力做支撑,是很难跨越的。

  业内人士也乐观认为,武汉的民间博物馆事业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随着武汉不断推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的民间博物馆事业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和提升。

责编:金鑫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