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消逝百年的汉口古城堡今日之变
从由义门到循礼门:商业最中心
从1868年的汉口城堡地图可见,由义门所在的位置,正对着利济巷(即今天的利济路)。一边是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一边是“六角亭”精神病医院,“由义门”到今天只剩下一个地名——游艺路。现在的汉口人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游艺这两字原是由“由义门”而来的。
在进入利济路之前,我沿着中山大道由居仁门穿过武胜路,先到了汉正街。这是不可忽略的一站,作为汉口最商业最兴盛的一条老街,它的范围横跨了过去汉口古城堡大半的范围,现在仍是汉口最繁忙的地方。街巷中人流穿梭、叫卖,沿河的街道被各类仓库、物流搬运占据。
拐进汉正街一边的淮盐巷,顿时安静。巷内有些空洞,见不到几个人了,我对着一幢红房子拍照。两根巨大的廊柱,檐口处有精致雕花,两层砖木结构,典型中西合璧式建筑。房屋已空置破败,走近几步,便可见废石乱砖堆满,臭气熏天。紧邻老宅边立有一工厂建筑,三层楼高,水泥墙面。
“这里原来是锅炉房”,一位男子告诉我。夏先生现住在这座老宅对面,他带我穿过老宅到后墙乱石堆砌的废墟上,指着一面墙上的清水砖示意我看。红砖与青砖混杂堆砌的墙面上,隐约可以辨认出青砖上的字迹为“汉新造”。夏先生称,这座老宅原为硚口法院,上世纪90年代后改为商城,前面也盖起了楼房。“由兴旺到衰落,晚上这里都不见人了。”他搬到汉正街20多年,做过生意,对于变化显得有些茫然。
到下午四五点的时候,这里还看得见繁忙。沿着汉水边行进,高楼与平房相间相生。我一边对着1868年的汉口城堡地图,一边对着Google地图所标示的位置,试图寻找那些老城内仍存在的地名,还是撞到了一些——石码头,五彩巷,沈家庙,花楼。
原来的五彩巷,现在由五彩正巷进入。两旁多是两三层的小楼,有一些厨具市场,便民商店和小商铺。路两边有些狭长的小巷子,其中一个挂着“周老大泥木五金”招牌的巷子里,飘出戏曲的曲调来。寻着乐声而去,见到了陈老师和胡先生。陈老师在汉正街长大,原先在先锋小学教语文,有一间小铺子,不足5平方米,灯光暗暗的。他们告诉我,五彩巷不止一个,除了五彩正巷,还有五彩一巷、五彩二巷、三巷、四巷、一直到五彩十巷。何祚欢曾给我提过这个有名的巷子,原来这里是染坊集中的地方,所以老板们才给巷子取了这么个形象的名字。
“汉正街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两位老先生并不想离开从小长大的地方,“这里变化并不大。”
可是,站在今天江汉路的天桥上往下眺望,原来城墙城基的位置已经变成了繁华的中山大道。一百多年来的商业中心今天仍是武汉最热闹的地方,轻轨站即将落成,又是一个新的时代。
从大智门到一元路:模范区新续
从江汉路往东继续探访,完全不同于之前你看到的格局,老租界区的洋行、大楼、里份,明显受西风之影响,呈现另一种风貌。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的汉口,在这“华洋交界”的江汉路之外,存在于这里的另外一种生活。
由江汉路至车站路,中山大道与京汉大道之间的范围,是汉口最早的模范区,构成了当年汉口最早的社区文明。这一带许多的里份,那时候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建的,其中包括叶凤池、程汉卿、何佩瑢以及刘辅堂、刘子敬父子等。
现在从老大智门火车站出来,沿路往一元路方向,便能撞见不少老里份,长安里、辅堂里、新安里、公德里、新成里,坤厚里等。这些里份里的房子,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有改良过的西式联排别墅,有小别墅,以及呈一字型、井字型交叉的格局。房屋大都较洋派,两层小楼,砖木结构,楼层空间高,门窗多是木质的。走在里份里,随处可见各家门口的绿植,偶尔遇见一些晒太阳的老人家。他们大多是从小在里份里长大的,喜欢这老房子的调调,并不愿重新融入城市的新楼之中。
在大智路与车站路之间,“法租界”时期的历史几乎是老居民都知道的。他们给我描述这一带的场景,多是关于大智门火车站的记忆。城堡拆除后,大智门成为京汉铁路的重要站点,几乎记载了几代武汉人的火车记忆。老车站带起了这一带的繁华,市场、商铺、戏院以及各种娱乐场所多了起来。红极一时的“法租界大舞台”成为许多戏迷的回忆,何祚欢称小时候看戏,只要叫辆车,说到哪里,便能直接到目的地了,“不少名人都在此演出过”。
现在的一元路口,武汉市政府所在地,便是汉口古城堡的终点。一百多年前一沙堆,如今洋房林立。站在一元路与中山大道交会的路口,眼前三角地带的红房子在树荫之下静静伫立,一边是武汉市政府,一边是武汉档案馆,一边是坤厚里。环顾四周,如何能想见,这里曾经有一座老城墙?
溯源
最中心的四个城门
以“仁义礼智”命名
“汉口在武汉三镇中虽然算是老幺,但是它一直是单独存在的。它的繁荣程度早超过了管它的汉阳县,清康熙年间,派到汉口的驻军就多于省府武昌。”何祚欢称。
商贸发展不断扩张汉口的外延。清初,汉口巡检司分为仁义、礼智二司,仁义巡检司设于原汉口上路,礼智巡检司设于原汉口下路。据《汉阳县志》记载:仁义、礼智两坊之后演变为汉口四坊,分别为居仁坊、由义坊、循礼坊、大智坊;直到清末建立夏口厅(汉口)之前,汉口均为四坊管理机制。
早期的“汉口四坊”所在的位置,后来成为汉口城堡最中心的四个城门。1864年,为防后湖水患冲击汉口集市,另一方面也为防捻军南下,汉阳知府主持修筑汉口城堡,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八个城门包括玉带门、居仁门、由义门、循礼门、大智门、通济门以及东西两个便门。沿着汉水、长江至今天的中山大道,硚口路至一元路之间的范围,便是汉口古城堡所筑起的高墙之内。
这些过去进入汉口城的通道,在卢汉铁路修筑期间,城门所在地均成了与铁路垂直的交会点。老城门的名字后来成了京汉铁路的站名,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根据这些地名,寻见老汉口城堡曾经划过的范围。
城堡的起点设在硚口,第一个城门是玉带门。我们寻访的第一站,便由硚口路开始,寻访城市最初开始的地方。
责编 吴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