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单向通行导致古楼洞“半闲置”司机建议双向通行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3-07-18 05:29 来源:
【字体:

原标题:单向通行导致古楼洞“半闲置”、部分司机建议改成双向通行、交管部门将现场调研。

武汉晚报讯:近日,三位本市司机分别给本报热线来电诉说,武昌古楼洞只是由北向南单向通行,带来这条连接武昌蛇山南北的通道通行资源的浪费。他们建议,可否改成由红绿灯控制后的双向交替通行,以减轻隧道南面阅马场、首义路的车辆去司门口、户部巷,必须走彭刘杨路、小东门的压力。记者多次现场蹲守调查发现,这里平时每10分钟只有过50多辆车通行,高峰期不超过69辆。

  多年单向通行利用率低开凿于清末、具有百年历史的武昌蛇山古楼洞(现已更名为武昌路隧道或蛇山隧道),是连接武昌区南北的重要通道。从2006年12月1日起,武昌路隧道只能由北面往南面单向通行。记者看到,隧道的南面有禁止车辆通过的标志,而北面则有多块机动车的限行标志。在很多司机的心目中,这条小隧道根本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昨天,记者从这条隧道南面步行到北面出口,包括京广铁路桥下的部分,大约是80米长,隧道内除去两侧的人行道,大约6米多宽。这条沟通武昌城南北的通道,所起作用并不突出。原因是只准单向通行,而且惟一的出口是上长江大桥,也就是说,出洞口后不能去大东门、首义路、解放路方向,必须直接右转上长江大桥。

  从15日下午起,记者跟随程先进、彭旺年和刘玉坤3位司机一起,对隧道周边的交通作了详细调查。当天下午5点多钟,应该是交通流量的高峰期,但每10分钟通行的车辆只有69辆;16日上午10点10分到20分,通行量只有57辆;昨天下午4点34分到44分,通行量也是57辆。这个数字与市区很多非主干道相比也算是少的,而从蛇山南面到户部巷和司门口的小东门、彭刘杨路方向的车流,每10分钟都在数百辆。很明显,这条隧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通行资源明显闲置。

  部分路段“闲”成停车位记者现场调查时看到,偶尔有不熟悉路线走错的司机,误闯禁行标志,往北逆向通过隧道。隧道口的电子监控设备肯定记录下其违法行为。与记者现场调查的三位司机中的程先进、彭旺年说,他们经常看到车辆逆向穿行隧道。

  记者在隧道的北出口看到,因为是单向通行,左面的半幅道几乎闲置着,于是便有司机将这里变成停车位。记者蹲守三天,总看到有五六辆车停在这里,存放垃圾的的大铁箱几乎摆到了路口的中间。

  三位随行的司机说,假如交通繁忙,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友邻”路段经常堵车记者了解到,由蛇山南面去蛇山北面的车辆,从左边走必须从彭刘杨路、解放路去,这两处路口的车流,比武昌路隧道同时段的车流要多出8-10倍。如果从右边走,必须经大东门到小东门,而且小东门与民主路交界处不能左行。车辆到粮道街、胭脂路、司门口、户部巷,要从中山路到大堤口行进。该路段因为要汇入武昌火车站方向、付家坡方向、洪山广场方向的车流,因此造成从小东门到中山路沿线长期严重拥堵。

  红绿灯可指挥双向通行随记者实地调查蹲守的三位司机程先进、彭旺年和刘玉坤说,武昌路隧道虽然只有80米长,但隧道内的车行道仅6米多宽,双向通行确有安全隐患,但可以采取以红绿灯控制的办法,设置3分钟的红绿灯,南北交替通行是绝对可行的。按照一个白天12小时计,除去黄灯时间,双向可各通行1100多辆或者更多,在城市交通压力巨大的现在,能分流1100多辆车通行,意义当然很大。

  昨天下午,三位司机和记者共同调查的结果和建议反映到市交管局和武昌大队时,武昌大队二中队负责人说,感谢司机朋友关心道路交通,但武昌路隧道的的通行、限行都是市交管局决定的,他们负责积极向上反映司机们的建议。

  市交管局宣传处负责人说,十分欢迎司机和记者为该处的交通畅行出谋献策,交管部门将对该处通行状况展开实地调研,如果切实可行,一定采纳其宝贵意见。

  记者汤华明古楼洞及周边地区交通示意图。宋永鸿 手绘设有禁行标志的古楼洞路段。 记者汤华明 摄

责编:王刚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