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收藏35瓶术中取出的异物当教材 医痴赵苏和他的战利品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1-01 11:22 来源:
【字体:

  (武汉晚报)每个月都会有两三个因异物卡喉的患者来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找赵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骨头、铁片、硬币、线头、蚕豆、辣椒皮等这些从病人体内取出的异物被赵苏当成“宝贝”一样小心收藏。昨天,他向记者展示了他多年来收藏的部分手术“战利品”:办公室柜子里的最下层,35个小瓶子整齐排开,五花八门的零碎“杂物”被装在小瓶里,每个瓶身都贴了标签,上面注明“住院号、异物名称、取出日期”等信息。

  “每样东西背后都有一段惊险故事。”赵苏说,取出异物虽然就几分钟,但很考验医生水平。每回给青年医生讲取异物手术时,这些东西就是“活生生”的教材。他给异物卡喉的患者做完手术,除了把取出的异物拿给患者和家属看,还会把曾经的“战利品”拿出来,提醒他们以后在生活中多加注意。

  两分钟取出硬币

  小伙“怪”他取太快

  “还有人吞硬币自虐?”昨天,记者看到“战利品”中还有硬币很惊讶。赵苏拿起小瓶仔细看了会儿,“嘿嘿”一笑:“这枚硬币两分钟取出来的,患者还‘怪’我取太快了。”

  原来,硬币主人是名姓郑的年轻小伙子,由于有哮喘,他平时都将治疗哮喘的喷雾剂带在身上。半个月前,刚刚吃过午饭的郑先生突然感到哮喘发作,他赶紧从外套的口袋里掏出喷雾剂,看都不看就往口里喷,意外发生:一枚5毛钱硬币粘在喷雾剂的喷口处,他用力一吸将硬币一起吸了进去。

  硬币卡得郑先生喘不过气,不管他怎么咳都咳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最后只好去医院。一检查,硬币卡在了上端气管里,可太滑了不好取,一旦不小心就会掉入更深的地方造成更大危害。一连跑了3家医院,医生都不敢为他取硬币。最后,郑先生来到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求救。

  赵苏了解到情况后,借助纤支镜找到硬币位置,并用取物钳紧紧夹住硬币,迅速取出,整个过程只用了2分钟。

  没想到,当看到硬币取出的那一瞬间,郑先生竟然责怪赵苏取太快,还让他给手术费打折。理由就是:别的医院都不敢收,他这么快就取出来了,应该退钱。

  “我当时哭笑不得。”赵苏回忆道,本来他准备耐心跟小伙子解释,取异物就是要快,不然患者不仅难受,拖下去会加大取出来的难度,还会导致炎症。谁知,郑先生边自言自语“他怎么取这快”,边兴冲冲地离开了医院。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赵苏不禁笑出了声:“他可能被‘憋’久了,质问我就是想顺顺气吧。”

  18年前一位碎骨卡喉的患者

  让他有了收藏“战利品”的习惯

  赵苏收藏“战利品”是有“渊源”的。十八年前,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刚刚开展纤支镜技术时,一位反复肺炎的患者找到赵苏,希望查明病因。赵苏用支气管镜一看,患者的气管深处鼓起了一块,难道是肿瘤?

  赵苏说,气管凸起来的那一块被厚厚的肉芽包裹着,他像“挖地雷”一样扒开肉芽,取出一块组织做病检,可结果并不是肿瘤。什么原因呢?赵苏又盯着最初的片子看了十分钟,发现凸起的地方有块亮光若隐若现。他恍然大悟,连忙问患者是不是曾经被什么东西卡过。

  这名患者一听,连忙说半年前啃牛骨头的时候是有块碎骨卡了下喉咙,可他吞进去了就没在意。不过从那以后就开始反复肺炎了。

  原来如此。赵苏说牛骨头卡进了气管,因为没有及时取出,骨头慢慢滑向深处,并且是“横”着的,以当时的取异物技术很难取出来。最后患者不得不“挨”一刀。

  这件事对赵苏触动很大。他说以前看到某部位“凸”起一块,一般就会考虑是肿瘤。这名患者的就诊经历告诉他,“凸”起来也有可能是异物。赵苏也觉得很遗憾,明明知道是异物卡进气管,却束手无策。当时他就做了个决定,以后取出来的异物都要收藏。

  巧合的是,两个月后就有一名被瓜子壳卡到气管的患者来求医,这次赵苏成功将瓜子壳取出来并被他收藏进小瓶里。

  “战利品”见证了医学的发展

  还是青年医生和患者的“教材”

  35个小瓶,随便拿起哪一个,赵苏都能滔滔不绝描述当时的手术情况。他说,每个月都有两三个因异物卡喉的患者,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他成功为300多名患者“探喉取物”,他收藏了50件“战利品”,其他的患者带回家做纪念了。

  “这些‘战利品’见证了医学的发展。”赵苏感叹,1996年为患者取异物时的设备只有“活检钳”,不管取啥都是用它。近十年来设备越来越齐全,专用钩、镊、异物钳、网篮等等应有尽有,不同的异物用不同的工具。

  “方法也比以前多了。”赵苏拿起一个装着蚕豆的小瓶。他说,蚕豆遇水会胀大变软,用异物钳无法夹起。要是九十年代可能就得“开刀”,但现在有冷冻技术,将蚕豆进行冷冻处理,等肉芽增生变硬后切成小块,就可以用异物钳一一取出了。

  呼吸内科青年医生史小武告诉记者,赵苏有时会拿着小瓶子教他们哪种异物怎么取。不过更多时候,这些“战利品”是他用来提醒患者的。“大多数异物以食物为主,最常见的就是碎骨渣。”史小武说,每次给患者取完异物,赵苏就会拿着类似“战利品”跟患者“喋喋不休”,告诉他们只要小心就能避免意外发生

  记者伍伟 王恺凝

  通讯员黄征宇 马遥遥

  赵苏拿着“战利品”跟青年医生讲手术经过。

  赵苏的“战利品”。 通讯员马遥遥 摄

  热爱职业是件幸福的事

  鲁珊

  医生赵苏是个名人。非典期间,他的“赵苏日记”温暖了江城。2010年,他获中国医师奖,至今全国也不过数百人。但是,他的日常工作居然如此琐碎:还是一天天查病房,一台台做手术,一个个看门诊,哪里象个名人,分明是上实习生的日志。

  跟很多好医生一样,他多病,蜗居,私人时间都交给了病房,不过,不一样的是,赵苏并不苦情,相反,他传递出一种幸福的感受。

  歌德说过,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59岁的赵苏,从医成痴,外人看他是奉献,他却时时洋溢出一名医生的快乐。

  从王争艳到赵苏,这些江城好医生,都演绎着一种逻辑,热爱职业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热爱,他们得到病人热烈的回应,因为热爱,他们不自觉的成了天大的好医生。

  患者都希望碰到好医生,但,患者千万种,医者千万种,什么才算好医生?心底有爱的医生懂得,怎样的病人,需要怎样的对待。所以,当我们讨论好医生的标准如何种种时,不如想想,一个医生是否热爱他的职业,标准再多,在敷衍者那里都会变形。

  王争艳与赵苏,展示了医疗环境的复杂与矛盾。虽然他们不以为苦,但医疗体制应对他们的窘困负责。医疗体制的义务,当给普遍的医生提供物质保障,给热爱职业的医生更好的保障和平台。比起七禁八不准,保护医生的职业热情,恐怕更有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 业

  “医痴”赵苏连续报道

  记者:1996年看着患者被异物卡住却束手无策时,是不是很沮丧?

  赵苏:更多的是遗憾。如果当时取异物的技术成熟的话,患者就不用挨一刀了。

  记者:所以两个月后成功取出异物时你很兴奋吧?

  赵苏:是的。这说明我们有取异物的能力了,要收藏纪念。后来这个习惯就一直保存下来了。

  记者:别的医生有收藏“战利品”的习惯吗?

  赵苏:我会要求我们科室的医生收藏。能取的异物越来越多,说明我们一直在进步。当然,希望有一天再也不用取异物,那样就说明没有患者因为被异物卡住而受苦。

 

责编:王玉涛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