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尖板眼保驾园博园:树根旁埋水管 垃圾山下装“空调”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5-09-02 07:57 来源: 武汉晨报
【字体:

新移植的行道树的树穴下都埋着一根粗大的黑色排水管。

景观灯下的排水管。

  “树穴下为何都埋着一根黑管子?”目前,整个武汉园博园已进入封闭施工期,不少市民在位于北入园口的游客集散广场区域发现了一些“尖板眼”,该园区新移植的行道树的树穴下都埋着一根粗大的黑色排水管。记者从园博园施工方了解到,这些看似普通的水管竟然可以监控每一棵树的用水量,通过这些管线可以保证园博园内每一棵树“喝”到的水都恰到好处。

  一棵树有两套水管呵护

  昨天,记者根据市民报料,在园博园北入口广场找到这些装有树穴井的行道树。这些行道树树穴上确实都能看到一根十几厘米粗的黑色塑料管,但与其他市政水管铺装方式不同,这些水管的管口一律向上冲着天。

  “这些管道口向上,就是方便养护人员从里面舀水。”武汉园博园规划设计部副部长杨念东解释,“设计这个暗管,就是为了准确控制我们的灌溉用水。通过对管内水位的测量,技术人员就可以掌握树木根部的积水情况,不适应根部积水的树木,我们就将多余的水抽出来,水不够就通过暗管注水。” 

  杨念东解释说,因园博园内有350多种植物,其中各式苗木 48000多株,仅胸径超过12厘米的乔木就有36000多株,且这些植物几乎全部是新移植过来的,特别是大型乔木,根系已经被修剪过。这些植物移植到园区后,不但要保证它们存活,还要让它们尽可能早地开枝散叶,达到设计中的观赏效果。
  园博园数万棵树木下,除了这根水位管控管外,还有一根进入土中的补水暗管默默呵护着这些新来的树木。当遇到干旱高温天气,树木需要浇水时,园区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往这套暗管中注水,用滴灌方式滋润这些树木,以达到用最节约环保的方式养护这片最不利植物生长土地上的植物。

  除此之外,园林养护工程师还为这些新移植树木调配了一种专用“营养品”———泥炭复合肥,用木炭灰、河沙、栽培土调配而成。

  近万米“空调管”排尽地下隐患

  在园博园建设初期,为使金口垃圾场里的可燃有害气体安全处理掉,运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其中,仅在原金口垃圾填埋场打下的各种排气井就多达数百口,若将这些排气井管理全部连接起来,总长近万米。这些如同空调通风管的地下管网确保了近百公顷垃圾场的安全。

  据园博园基建施工方负责人邵先生介绍,将金口垃圾场改造成一个公园如同给一个病人做了一套全身血管再造的大手术。他说,园博园建设采用低冲击开发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暴雨水管理模式,它的基础原理是模仿自然,利用均匀分布的小规模的控制点,从源头控制雨水。

  这些宝贵的雨水不能白白流失,园区沿路已建起约 20个雨水花园。这些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大小约100 至200平方米不等,深约1至2米。由于地势低于周边,可将周边地面雨水汇集,经植物和沙土净化,被土壤留蓄,成为植物的主要水源。

  在整个园区,还设置了多处生态草沟、花溪、草溪,用以汇集雨水。它们和雨水花园收集的部分雨水经植物净化后汇入园区最大的水面“楚水”。据测算,除了少量经硬铺装流入市政管网的雨水外,园内雨水回收系统可留蓄近七成雨水,整个园区可储水约10万立方米。按照植物一天3000吨的需水量,即使在极端干旱的天气,园区的水量可连续灌溉近1个月。

  控制了雨水渗入垃圾场地下,就可以分步解决有害气体挥发问题。在规划阶段,金口垃圾场按照垃圾填埋时间先后分作四个区域,一、二区垃圾填埋埋单晚,可用好氧技术,通过这些深插到地下的管子,将空气送入地下,氧化地下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从管道排出。三四区因填埋时间过久,已经不能用好氧技术处理,只能通过管网引导到地面。因三四区可收集沼气量太少,不具有再开发利用价值,但又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设计方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建造一个园博火炬,这些引导出来的沼气全部储存起来,等园博会开幕时再点燃。

责编:宋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