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武汉发展战略选择
盘点今年武汉已披露的各项经济指标,有两组数据尤为引人注目: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15.36亿元,同比增幅预计达到12.16%,高于GDP全年10%的目标增速;前8个月,我市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达到8837件,获得授权3744件,分别比去年同期猛增近30%和50%,其中来自企业和高校院所的发明专利申请占到91.2%。
一面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一面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武汉发展的战略选择。
拥有81所高校、120万大学生、61名两院院士……武汉素以科技资源丰富著称。2014年,武汉率先出台《关于深化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见》,核心是下放科研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武汉的改革模式被许多城市借鉴。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列入国家首批开展深化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试点。依托重点高校,武汉相继成立了生物院、光电院、导航院、新能源汽车院等10家工业技术研究院,使市场需求直接在高校实验室的研究课题中得到呼应,并借助人才服务和投融资手段迅速成长为具有市场生存力的企业和产业。截至上年底,全市工研院累计孵化企业144家,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人才100多名,实现销售收入共计1.79亿元。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我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21家,其中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有13家,武汉邮电科学院、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了自身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23家。2014年武汉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25项: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在全球首次捕获高分辨率全脑三维图谱;世界首个持续感染动物模型在汉诞生;国家首次批准使用的二代基因测序诊断产品在汉问世;光谷搭建全球首个“积木式”大分子制药厂。
全社会创新活力不断涌动。“青桐计划”点燃武汉大学创新创业的激情,15场“青桐汇”吸引了逾万名大学生参与,55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天使投资5.6亿元。武汉奇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5000万元A轮融资和3500万美元B轮融资,创下青桐汇融资金额最高纪录;晨木创意通过“一分钟奇迹”推介在3天内获得100万元投资,创下融资最快纪录,青桐汇跃居国内最高校创业融资平台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众创空间80家,入驻孵化器创业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达1820家;汇聚各类创投机构556家,管理资本规模447亿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武汉吹响“集结号”。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