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日记写下小学生家庭情况
黄陂六指街派出所民警廖依峰爱写日记,厚厚的几大本工作日记记载了他工作7年,任内勤民警、户籍窗口民警、110接处警民警的点点滴滴。去年11月,廖依峰成为甘棠片区的社区民警,他的桌前因此又多了一个日记本。
廖依峰活跃在甘棠各村里,为村民处理户籍事务、调解家长里短的纠纷、调查涉农案件线索等。新的日记本上,至今已有20篇日记,其中17篇都提到了甘棠小学的留守儿童。
廖依峰告诉记者,甘棠小学689名学生中407名为留守儿童。在校长、老师的帮助下,廖依峰做好了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记录。廖依峰说,他也是父亲,关心孩子是他的本能。
工资不高也要省钱帮助留守孩子
廖依峰有一个2岁半的儿子,可他的妻子却不知道,在六指,他还有另外一个“儿子”。
今年5月一次去肖岗村出警,处理完警务后廖依峰就在附近走访。走进一户人家时他顿时愣住:这家的屋顶和墙壁被灶上多年的烟熏得发黑,逼仄的屋子里除了床和灶台,竟连个椅子也没有;卧床的孩子爷爷是位精神病患者,奶奶有病但常吃不起药;8岁多的孙子小亮(化名)今年上3年级,父亲为躲债不见踪影,母亲离婚后就再没消息;一家三口仅靠着二老近300元的补贴维持生活。
这天,廖依峰在日记里写下了这么一句:“以后,我还是少抽点烟,省点零花钱帮帮小亮吧!”
廖依峰的工资不高,妻子是盘龙城一名普通售货员。当学校老师告诉廖依峰,小亮连学校每个月100元的午餐费也交不出时,廖依峰马上决定承担起这笔费用。
留守孩子小亮多了个民警爸爸
10月13日下午下班后,廖依峰带着几斤肉和一个猪蹄赶到小亮家,此时这家人正围着一点素菜和腌菜准备开饭。临走前,小亮送他到门外,偷偷拉住他,抬头问道:“廖叔叔,我能叫你爸爸吗?”
廖依峰把这一幕记在了日记里,“我心里一震,就答应了。回所路上心中不能平静,感觉担子似乎又重了,我一定要坚持当好这个爸爸!”
因为心里牵挂着“儿子”,廖依峰每经过学校或肖岗村就会念着去看看小亮。“小亮的妈妈离开小亮时,他才不满1岁,爸爸又一直不回家。我想,他需要有我这样一个爸爸,毕竟这么大的孩子,父爱是很重要的。”廖依峰提起小亮,眼神满是柔和。
记者在廖依峰的警务室见到小亮和奶奶时,小亮63岁的奶奶对着来来往往的人,嘴里只念叨着一句:“哪里见过廖警官这么好的人呐!”
通过20块手表连通着留守孩子
7月11日的日记,是廖依峰在家休息时写的。
“今天看电视发现一款儿童安全定位手表,想起2013年辖区一留守儿童中午出去玩就一直没回家,我和他的爷爷奶奶找了整晚。第二天,在一个水塘里发现孩子漂浮的遗体。当时我哭了,束手无策,孩子父母从几千公里外赶回来,却只能对着孩子哭晕过去,我受不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廖依峰仔细研究这款手表,发现按下表盘侧面的报警键,就可直接拨出电话。他一回到派出所便马上向所长陈志坤介绍这款手表。所里几位同事坐在一起商量后,决定先买一个试试效果,如果可行,派出所就买20个免费发给辖区里穷困又没有亲人监护的孩子,然后再在学校推广。
8月5日,经试用确认有效后,廖依峰买来20块手表一一调试连接到他的手机上,孩子们只要按下手表表盘侧面的报警键,就能马上拨通廖依峰的电话。
第二天,廖依峰把这20块手表全部送到甘棠小学,交到没有家长监护又十分穷困的孩子手上,耐心地教他们一一试用。
这天的日记里,廖依峰这样记录下他的心情:“孩子们过得幸不幸福,我不敢担保,但关爱孩子,我作为一名警察,他们的人身安全是我关爱的前提。孩子们上学、放学、玩耍,我能第一时间得知他们的位置,这样,或多或少能让我心里踏实一点。”
如今,20个孩子都已熟练运用这款手表,有时候孩子们也会用手表给廖依峰打电话,诉说他们的新鲜事。
责编:王刚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