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中山大道新添7座艺术品 听雕塑讲故事对话历史未来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6-12-23 08:2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记者 黄师师 通讯员 田立平)开街在即,百年老街中山大道正在安装的艺术品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中山大道上会有几座新增的艺术品?长什么模样?昨日,长江日报记者提前踩街一探究竟。

  镇街之宝《融》震撼亮相

  上午10时,中山大道大洋百货门前,一座雕塑的拼装现场,围观市民们争论不休,“这是一条鱼”“不,这是一艘船”。眼前,20余名工人正在吊装大型不锈钢片,另一侧,10余名工人对还未拼装的部分进行打磨。

  记者看到,这件艺术品的外观类似莫比乌斯环,即像一根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的钢圈。为保证不锈钢与不锈钢之间的严丝合缝,工人指挥吊装机器一遍又一遍地抬起、放下。

  地产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雕塑名为《融》,是此次引入中山大道最为壮观的一座雕塑,为“镇街之宝”。

  作为中国最早一条以“中山”命名的城市马路,中山大道铭刻着中国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深刻印记。造型源于莫比乌斯环的《融》,融入邮驿邮路历史文化和当代网络概念,象征着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代表着生生不息。

  让人停下脚步的雕塑“会说话”

  提起雕塑,武汉市民很自然地会想到位于江汉路步行街的那几座铜人雕塑。那些铜人栩栩如生,有的歪坐在竹床上,冥思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有的提着水桶,侧身和路人交谈着;还有的手握热干面,朝街吆喝吸引顾客。它们虽悄无声息地矗立,却成为人们对老汉口众生百态最初的印象。

  武汉中山大道始建于1906年,为京汉铁路通车时张之洞拆除汉口城垣形成,曾经是武汉最繁华的地方,至今仍留下南洋大楼、民众乐园、水塔、总商会、中国银行等近代建筑。

  在这样一条百年老街上新增艺术品,设计师们的初衷,是让这些无声的物件自己“发声”,唤起市民对老汉口的记忆。

  在长青广场,一座名为《轨迹》的雕塑让人驻足良久。《轨迹》是此次中山大道改造中第一个完成安装的艺术品。作品以白铜铸造,看上去像两片弯曲的卷纸。仔细看会发现,作品的下半部分有武汉地图,画着中山大道沿线的建筑,边缘位置刻着介绍的文字。

  设计人员介绍,这座雕塑实际上以中山大道为线,记录整座城市的历史。因为上面还专门刻有盲文,所以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视觉,还能通过触觉,感受这座城市的变迁。

  现代科技手段无缝拼接

  有人预言,雕塑会越来越多的服务城市空间,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公共艺术会成为雕塑发展的主角。此次中山大道改造,绝大多数的艺术品,不再只是简单的一座雕塑。有的和喷泉融合,有的和灯光辉映。材质方面,也不再是传统的石头和铜,变得多样。

  在美术馆前,一座名为《城市之眼》的艺术品呈现出不同于以往雕塑的样子,融入涌泉、激光等元素后,变得更加动感、现代。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施工的《城市之眼》的基底与一般涌泉有着很大区别。除了泉眼的设置,还给激光留出空间。设计师说,完成安装后,水面之下会出现一根激光秒针,随着时间的流动自由转动,每转一分钟,涌泉就会自动喷射一次。

  在螺旋状的圆形基座周边,工人们将编有号码的石块依次码放,一轮表盘很快显现。据介绍,表盘象征着城市的记忆年轮,秒针寓意着时间,即在时间的敲打下,关于城市的记忆,将如涌泉般涌现。

  地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引入的艺术品,无论是造型、色彩还是新材料的运用,其艺术手段都有革新。想呈现的,不单是一种装饰,更是凸显城市气质的符号。

  中山大道开街前,7座艺术品将全部安装到位。

责编:李莉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