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道:大城之路 匠心所筑 一砖一木,心系汉口百年沧桑
中山大道记
中山大道原名后城马路,20世纪初依汉口堡城基而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北伐战争后改名为中山马路,抗日战争胜利后,正式命名为中山大道,是贯穿汉口与长江平行的主干道。
中山大道是武汉近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了武汉近代社会纷争、商业发达、文化繁盛、民俗荟萃的历史。历经百年沧桑,中山大道成为当今武汉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遗迹遗存百余处,沿线异国风情汇聚、知名商行里份林立,汉口老字号咸集。
2014年,以地铁6号线建设为契机,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中山大道实施综合保护和改造工程,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武汉地产集团承担起这一重任。通过改善交通环境,恢复建筑风貌,促进文化回归,以提升城市品质,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改造后的中山大道集文化、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餐饮、展示、体验和社交多种功能为一体,于2016年12月28日开街。让我们漫步街头,穿越历史,品味不同时代都市的时尚与繁盛。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为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往事,为一条熟悉的老街。
对很多武汉人来说,中山大道就是武汉一道生动风景,一条老街。
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之时,张之洞拆除了汉口城垣,中山大道就此形成。100多年过去了,它承载着老武汉太多美好回忆。
11月的一个午后,记者走访中山大道武汉美术馆段,多名工人正在地上铺设砖块,栽种植物,两旁的店铺已经整修大半。
“这条道路对武汉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在开工前,设计师们足足为此思考了一年,道路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精心打磨。”武汉地产集团设计管理部部长尹卫民说,中山大道的施工者,都把这条路当作景观来修建。
“希望这条路完工后,人们来到这里,会很自然的舒缓下来,驻足休憩,感受到历史气息与现代生活的交融,让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慢下来,心灵得到放松。”
小细节暗藏着大功夫
下午3时,55岁的枣阳师傅彭延明,半蹲在武汉美术馆侧边的地上,拿着漏斗,将砂浆一点一点灌进小石矴的缝隙里。这样10厘米长,10厘米厚,正方体的小石矴,是中山大道改造人行道铺装的主要用材之一。
以这条宽15米的道路为例,铺满需要135块小石矴。每一块小石矴产生的缝隙,都要采取这种灌缝的手法。铺装按设计要求留缝8mm,用“茶壶”装1:3水泥砂浆进行分次灌缝保证密实度,最后采用毛刷清洗干净并加以覆盖保护。虽然是冬日的午后,穿着单薄的彭师傅的额头上,依旧挂着汗水。他说,每天早上7点开始工作,晚上7点左右收工,一天下来,像他这样的熟工,也只能灌缝2个多平方米。
可想而知,这样的工程量有多么复杂和繁琐。
“与其说我们是在修路,还不如说是在道路上绣花。”中山大道项目负责人黄永华说,对中山大道这个项目,每一个细节上,大家都用上了“匠心”。
区别于以往的扫缝、填缝等传统手法,为了不污染小石矴,使道路美观整洁,灌缝这道工序,都是聘请年长的,手艺好的工人来做这件事,否则手稍微抖一下,就灌得不均匀,影响踩踏效果。
负责灌缝的工人都在50岁以上,他们有经验,灌出的缝隙坚固、紧实。走在这样的石矴路上,会感觉脚底很踏实。车辆碾过时,也不至于因为缝隙而使道路松动、破损。手艺上的差别,也体现在了称谓上——有别于“工”,他们谓之“匠”。
这还只是中山大道道路改造中的一个小细节。
黄永华说,在4.7公里长的这条路上,像这样的小细节,不下百余处。“希望将来市民走在这条路上,看到周围建筑颜色的和谐,感受着脚下的踏实,并喜欢到这条路上多走走。那么,我们每一位工人师傅的心血与付出就是值得的。”
80条弧线的“秘密”
采访中,从施工人员到项目管理负责人,都多次提及"匠"。在他们看来,用一颗匠心去改造一条百年老街,需要的不仅仅是在每个施工细节上的用心,更是处处为市民着想的人文之心。
从一元路到武胜路,总共有40个道口,共计80个路口。
为了减少尖角的道路,增强市民走路的安全性,这些路口都设计成弧形,既扩大了道路面积,让路于民,又美观实用。
这80个路口,就是80条弧线,使用的全都是弧形的站石,共计约2450米。为了保证弧形的完整,每一块站石都要编号,然后砌上去,这样形成的弧形才是一气呵成。
在武汉市出台《中山大道景观提升规划》中,要求以“历史轮回、再现繁华、彰显底蕴、服务民生”为目标,全面提升中山大道商业氛围、环境品质和景观形象。
“每一条道路施工时都要求以人为本,以步行者的感受为主。”地产集团市政工程项目分管负责人李欣介绍,以武汉美术馆南侧为例,将来这段以步行街为主。纵观整个中山大道改造工程,打造的就是“地铁+公交+慢行”生活。
因此,让步行的市民如何感受到愉悦,是设计者最先考虑的问题。中山大道改造工程,最大的特色是优先拓宽了人行道,最宽的地方比原来拓宽6米。
除此以外,每隔100米左右,将有小游园或者休憩的地方。和以往寸土寸金,植物稀少的中山大道不同,平均每隔6米,道路上至少就有一棵树,还有小面积的城市小绿植,市民在这里可以慢慢地感受时光流逝,恍如回到从前。
1600株树混搭扮靓百年老街
1600余株法桐等树木,将交互散落在中山大道上。
黄永华说,过去,为适应中山大道迅猛增长的车流量,将车行道拓宽,留给行人步行的空间非常狭窄,沿线基本难见绿树。此次中山大道改造,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沿线4.7公里将搭配以法国梧桐为主的行道树阵,并在里份空间内“见缝插绿”,通过创意设计,让人们可以在街道上停留、小憩。
比如楠树、朴树、多头樟树、银杏、红枫、樱花、榔榆等,这些树木将按照颜色的不同进行搭配。
在武汉美术馆的门前,就种下了10棵银杏树,“落叶的时候,市民在广场上拾取黄色的树叶,那画面一定很美”。
在银杏树的旁边,种植有红枫,黄色和红色搭配起来,在冬日会让人感到温暖。
李欣介绍,除了树木搭配,地面的用材也是和周边的建筑物相呼应,如芝麻灰的石材,和老建筑外墙面是一个色系,而红色的步砖,一方面在色彩上有一种跳跃感,另一方面也呼应巴公房子等老建筑色调。
为了追求美感,杆件周边也被装饰起来,就好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
路灯是专门订制的,使用的是灰黑色的欧式长臂灯。
“我们像做景观一样来修路。”李欣笑道,我们希望将来市民走在这条路上,能停下脚步,慢慢地感受。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刻体会到,以“缔造城市价值,建设城市未来”为己任,武汉地产集团也希望通过为中山大道改造所付出的心血,能够延续城市文脉和城市记忆,并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尽到国企的社会责任。
本版撰文 邵澜
链接>>>
中山大道综合保护与改造工程范围划定为一元路至武胜路全长4.7公里、面积约2.54平方公里的汉口核心路段。
按照规划,中山大道主要分为“三段四区”:一元路至江汉路为古典文艺风貌段,演绎文艺风;江汉路至前进一路为新旧交融风貌段,体现多元融合;前进一路至武胜路为现代简约风貌段,引领时尚潮流。
四区是指:武胜路至利济北路(双向8车道),利济北路至友谊路(双向6车道),友谊路至前进一路(双向4车道),前进一路至一元路为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双向2车道)。
责编:朱曦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