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检察院法警坚守精准扶贫一线 每天靠微信辅导女儿功课
姜涛在五保户李大姐家了解情况
长江网7月30日讯 “虽然这只是国家精准扶贫最细微的一项工作,但我不能单单去做一名信息采集员,我应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自从今年1月9日成为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一名驻村干部,半年来,姜涛工作日晚间都没有回家。
全村46家贫困户123人,他都能叫上名字
25日,记者来到黄陂区长轩岭街羊角山村村委会,采访的地点在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房间——姜涛的寝室。除了一张简易的小床,两个煮饭用的锅,再无其他。当地企业捐赠的蜂蜜整齐地摆在墙边。
“准备这几天就把这些物资发下去。”姜涛说道。
据了解,2007年,姜涛转业来到江汉检察院,成为了一名基层法警,看管、押解、协助拘留、传唤、追逃等。今年元月,姜涛主动请缨,成为一名精准扶贫的驻村干部。
“要耐下心来,每家每户走访,才能拿到及时准确的资料。”据姜涛透露,目前黄陂区长轩岭街羊角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23人,致贫原因主要是残疾、大病、家庭无劳动力、子女上学、年老体弱等。由于历史遗留以及数据更新问题,该村的贫困人口信息存在较大出入,为了能够尽快查缺补漏,他几乎每天都在村子里“泡着”。
“他人缘好,人又勤奋,每个贫困户他都能叫上名字,熟悉他们各自的情况。”羊角山村委副书记陈胜伟说道。
父母眼中的好儿子,亲戚眼中的“不孝子”
去年底,身为家中独子的姜涛把久病的父母从江苏东台农村老家接到武汉,准备悉心照顾。
“父母把我养大不容易,可是亏欠他们太多了。”姜涛说,18岁当兵,到考上军校,再转业至地方,20多年里,他和父母聚少离多。他的父亲年事已高,有严重的脑梗和心脏病,母亲则患有糖尿病。
“我和你爸还是回去吧,你安心工作,放心”。在父母的再三要求下,姜涛怀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帮二老买了火车票。
“送走父母后,我一个人坐在路边,哭了很久。”姜涛说,上个月,父亲再次住院后,老家的伯伯叔叔给他打来电话,责备的话语中,他听到最多的是“不孝”两个字,但是母亲却一直瞒着他。
说到这,姜涛的眼圈泛红。
微信辅导功课,他始终坚守扶贫一线
五保户吕阿姨身患残疾,出行困难,姜涛积极联系当地爱心企业以及发动爱心人士捐助;贫困户王大姐“不满”自己的补偿金,姜涛一天打了30多个电话给远在珠海的她,详细给她讲解政策以及相关规定……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对村里的贫困户越上心,在自己家庭上显然就越“上不了心”。由于妻子在医院工作,夜里需要加班,辅导女儿功课的任务,便经常落到了姜涛头上。一个在黄陂驻村,一个在武汉市内,怎么辅导功课?姜涛拿出了手机,翻开了他和女儿的微信记录,令人泪目。
记者注意到,从1月9日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他和女儿关于功课的聊天,女儿会把不懂的题目拍照,发给他,姜涛编好公式以及解答过程,再发给女儿。遇上还是不懂的地方,女儿会用红色的笔圈出来,姜涛则语音进行讲解。
“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我无怨无悔。”姜涛说,今年底,我市的精准扶贫工作将结束,但距离我国全面脱贫的目标还有两年,如果组织上需要,他愿意继续坚守在一线。(长江日报记者谭在龙 通讯员付静宜 实习生颜德翔 蒋唯)
责编:吴蕾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