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女诗人余秀华出自传体小说集《且在人间》

新闻中心 > 武汉

2019-01-10 21:07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融媒体1月10日讯(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漫清)“我觉得自己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因为诗人的生活简单直接,而成功的小说家是老奸巨滑的。”10日,湖北籍知名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自传体小说集《且在人间》在2019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亮相,对于诗人与小说家的身份互换,她如此说。


  余秀华发言


  且在人间
  据出版方湖南文艺出版社介绍,《且在人间》是以余秀华自身生活为原型来写作的,是余秀华婚姻和情感生活的缩影,讲述了一个残疾女人悲苦倔强、向死而生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周玉”生活在乡村,患有“脑瘫”,她几乎被所有人漠视,甚至被整个社会抛弃,她渴望被当成一个普通的健康人,她要求尊重和平等。爱情的缺失,家庭的不幸,生活的种种际遇让“周玉”用诗歌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最终她用诗歌创作出了一个文学的世界,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直以诗人身份为读者熟悉的余秀华,为什么转型为小说家?她认为,写作者不应该被限定在哪一个身份里面,体裁是为题材服务的。当诗歌、随笔的形式都不足以表达自己时,她只能借助于小说。写小说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余秀华形容“非常辛苦,但又比写诗歌和随笔更过瘾”。与天真、简单的诗人相比,余秀华相信能写出缜密、绵长作品的小说家是老奸巨滑的,“我觉得自己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
  文学评论家王春林评价说,余秀华能够在一部自传体小说中,从自己的残疾问题而推己及人地对生命存在的本体问题做一种深入的梳理与根本性究诘,本身就说明她的这部《且在人间》的思想触角已经由充满痛感的形而下日常生活书写,进一步延伸到了对于生命存在的某种形而上的诘问与思考,其意义和价值显然不容轻易忽视。他也表示,在当下的小说创作存在非常严重的同质化倾向下,《且在人间》表现出极高的个人辨识度,十分可贵。
  【编辑:叶子】
  (作者:冯爱华)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