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收获幸福
长江日报融媒体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江夏区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不断提升江夏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温情更得力,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集中破解居民最关心的重难点问题,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把事办好,日常生活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高。
民政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江夏区在安山街以整街连片打造的形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取得成效获得好评。有力推进“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乡低保、特困对象保障标准持续提高,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对象医疗救助封顶金额最高达7万元。
近年来江夏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疗共同体建设,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疗环境明显改善。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湖泗卫生院等一批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江夏区有效提升基层卫生院就诊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同时利用“互联网+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晨曦下的江夏中山舰景区 柳斌 摄
日常办事不出社区 棘手难题快速解决
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温情更有效
江夏区切实把社区党建压实压细,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党的工作延伸到居民家中,把服务做到居民心里,打通党组织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居民日常办事足不出社区
“楼栋管家”让居民生活更省心
江夏区金港一号党群服务中心一楼,8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里,各类办事窗口在服务台上依次排开,这里就是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市民之家”。社区通过优化阵地服务功能,社区常设值班岗,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老百姓日常生活办事足不出社区。
“自从到纸坊的928路公交开通后,前来办理老年证的特别多。”工作人员丁思介绍,办证要先到窗口提交材料,大约20天后再领取老年证。“以前办证需要来回跑,很多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十分不方便,现在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
金港一号社区由原8个村拆迁还建组成,居民有一万多人。为了让基层得到更好的治理,及时解决居民困难,社区组建武汉金港一号中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社区党总支书记任执行董事,社区干部陈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
社区内实行“楼栋管家”管理模式,居民楼分为7个片区,分别由社区“两委”成员、党小组长、警务室、社区物业保安、维修工等组成的楼栋管家负责管理。每栋楼都公布楼栋长联系方式,居民有事直接联系楼栋长,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无法解决的承诺限期解决。
党建融入社会治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谢谢你们帮我把这些手续办好!”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产业园何家湖村村民许中林对村干部说。他到村里开具分户申请证明,没想到村里直接代办好,无需他再去开发区跑一趟。变化源于该村最近推出的“阳光暖心服务”。村干部表示,以前在村里开好证明后还需要到开发区去办理手续,现在村里直接代办好送上门。
据介绍,村里为了方便村民办事,号召村“两委”干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只要村民有需求通过何家湖村微信公众号留言或者打电话,村干部就会上门服务。
“后山上有单位新建的厕所没有修排污管道,污水直接排放在外。”有居民向纸坊街道龙井社区网格员反映,厕所排出的污水产生异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网格员将情况汇报给龙井社区书记刘薇,刘薇赶紧带着网格员到现场查看。
修建排水管道涉及居民、单位等多方面,有居民担心管道堵塞、破裂,不愿意排水管道从自家旁边经过,社区开展协调,让厕所修建单位承诺不论排水管道出现什么问题,都会负责后期的维修,经过多次协调,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红色物业”大学生宣讲团走进阳光壹佰小区,业主为“红色物业”点赞
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养老资源
推进关爱保护困境留守儿童
近年来,江夏区民政局在积极履行新时代“三最一专”民政职责的同时,多项重点改革工作取得突破领跑全省,民政系统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业旺的良好态势。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持续推进,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民生托底保障也更加得力。
民生托底保障网络更加密实
家住江夏区法泗街菱米村8组的村民严女士,2016年患尿毒症合并肾衰竭后离异,生活较为困难。2016年9月因病办理农村低保,现月保障金475元。2017年12月肾配型成功,各项费用需30多万元,因家庭无法承担巨额费用,其在网络筹款74876元。区慈善会核实后,分别在2016年、2018年及时给予5000元、800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金。
近年来,江夏区民生托底保障网络日益密实。2018年,城乡低保、特困对象保障标准持续提高,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对象医疗救助封顶金额分别增长至7万元和4万元。全年累计为2.4万名城乡低保、特困对象、患病困难群众,发放救助保障资金,有效保障江夏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江夏区民政局还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工作,去年冬天,救助站深入车站、地铁、涵洞、菜场等流浪乞讨人员驻留地进行走访排查,开展帮扶救助,救助站还利用互联网技术成功帮助青山区走失人员与家人团聚。
农村养老服务让老人们赞不绝口
江夏区安山街红灯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服务中心里,老人们正在看书阅报、棋牌娱乐,养老服务公司的员工为老人们举办月度生日会,还提供基础体检、理发等免费服务,为解决老人们的就餐问题,该中心提供8元钱两荤一素的午餐,老人们对体贴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
早在2017年,江夏区对安山街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革试点,与养老服务公司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有效盘活安山农村福利院的闲置养老资源,提升了农村福利院养老服务质量,为武汉市农村福利院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
在持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改革的同时,江夏区“互联网+居家养老”重点改革创新项目也取得阶段性突破,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一院一社工”工作,组织社工和青年志愿者深入各街道农村福利院,开展形式新颖的爱老助老活动,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走在全省前列
江夏区儿童福利中心,社工带领孩子们玩起了“呼啦圈过山车”小游戏,现场气氛被调动起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也受到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德育教育。区救助站为所有孩子准备食品和文具用品,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今年3月3日下午,这场由武汉爱心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江夏区救助站举办的活动,让江夏区困境留守儿童玩得开心也受到教育。
去年,江夏区启动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工作。全年落实资金近400万元,建成区级儿童福利综合服务大厅,在全区124个村建成“儿童之家”,在全区14所小学建设了儿童关爱服务站。
江夏区民政局运用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为江夏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提供“互联网+动态管理和服务”,形成“村-街道-民政”三级儿童信息管理体系,做到了全过程监管,使帮扶救助更加精准高效。
投入23亿元改善基层医院环境
“互联网+医疗”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
近年来,江夏区政府投入23亿元,改善基层医院环境,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成为城市新地标。采取“互联网+医疗”模式,开通的影像学、心电图远程会诊5.4万人次,做实医联体。
医改进入深水区,江夏区采取加大投入、引进人才、“互联网+医疗”,三招破解医改难题,有效提升基层卫生院就诊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向“小病不出街,大病不出区”的目标迈进。
远程心电图诊断延伸到村卫生室
“互联网+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5月21日,江夏区乌龙泉街四一村村民金勤奎,咳嗽一周到土地堂卫生院就诊。拍片后自动上传到江夏区中医院远程影像会诊中心,10分钟后,诊断结果就回传到卫生院,身体无大碍,不用转院。
5月24日,距离纸坊街70公里的舒安街五里墩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数据可实时上传到区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诊断报告直接回传到村卫生室。村医涂光生表示,心电图机拍片诊断效果很好,村民以后不用再跑那么远看心电图。
据了解,江夏区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利用“互联网+”,建设远程心电图会诊中心、远程影像会诊中心。自2016年12月开展远程医疗以来,影像学远程会诊43215例,心电图远程诊断11267例。据介绍,今年江夏区再把心电图远程诊断延伸到村卫生室,第一批选了10家中心村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
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朱华乔介绍,开展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以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患者小病不出街。据了解,投入1亿元的江夏智慧医疗已进入区发改局立项阶段,“互联网+医疗”将更进一步推动江夏区的医疗改革。
医院硬件建设稳步提升
市民看病住院基本不出江夏
纸坊居民李先生的母亲意外摔伤,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到医院探望母亲时,才发现医院环境变化很大。“新建病房大楼环境不错,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真好,老人住这里,我们很放心。”朱华乔介绍,区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市民看病住院基本不出区。
近年来,江夏区累计投入3亿元,完成1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易地搬迁重建。新建的湖泗卫生院、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江夏区还将再投入7.67亿元,完成区中医院重建、妇幼保健院搬迁。
“再过3年,江夏各医院的硬件设施将彻底改变。”朱华乔说,区卫健局将在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医生服务态度等软件上下功夫,为健康江夏做出应有贡献。
本版撰文:欧阳崧 张奔设 王夫之 刘龙腾 王澎波 杨承 程莉 张春红 郭菲
【编辑:付豪】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温情更得力,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集中破解居民最关心的重难点问题,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把事办好,日常生活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大幅提高。
民政领域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江夏区在安山街以整街连片打造的形式,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取得成效获得好评。有力推进“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城乡低保、特困对象保障标准持续提高,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对象医疗救助封顶金额最高达7万元。
近年来江夏区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医疗共同体建设,患者切实感受到医疗环境明显改善。区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湖泗卫生院等一批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江夏区有效提升基层卫生院就诊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同时利用“互联网+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力争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晨曦下的江夏中山舰景区 柳斌 摄
日常办事不出社区 棘手难题快速解决
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温情更有效
江夏区切实把社区党建压实压细,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基层党组织把党的工作延伸到居民家中,把服务做到居民心里,打通党组织政治引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居民日常办事足不出社区
“楼栋管家”让居民生活更省心
江夏区金港一号党群服务中心一楼,8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里,各类办事窗口在服务台上依次排开,这里就是社区居民家门口的“市民之家”。社区通过优化阵地服务功能,社区常设值班岗,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老百姓日常生活办事足不出社区。
“自从到纸坊的928路公交开通后,前来办理老年证的特别多。”工作人员丁思介绍,办证要先到窗口提交材料,大约20天后再领取老年证。“以前办证需要来回跑,很多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十分不方便,现在居民不出社区就可办理。”
金港一号社区由原8个村拆迁还建组成,居民有一万多人。为了让基层得到更好的治理,及时解决居民困难,社区组建武汉金港一号中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社区党总支书记任执行董事,社区干部陈超任公司党支部书记。
社区内实行“楼栋管家”管理模式,居民楼分为7个片区,分别由社区“两委”成员、党小组长、警务室、社区物业保安、维修工等组成的楼栋管家负责管理。每栋楼都公布楼栋长联系方式,居民有事直接联系楼栋长,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当场无法解决的承诺限期解决。
党建融入社会治理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谢谢你们帮我把这些手续办好!”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产业园何家湖村村民许中林对村干部说。他到村里开具分户申请证明,没想到村里直接代办好,无需他再去开发区跑一趟。变化源于该村最近推出的“阳光暖心服务”。村干部表示,以前在村里开好证明后还需要到开发区去办理手续,现在村里直接代办好送上门。
据介绍,村里为了方便村民办事,号召村“两委”干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只要村民有需求通过何家湖村微信公众号留言或者打电话,村干部就会上门服务。
“后山上有单位新建的厕所没有修排污管道,污水直接排放在外。”有居民向纸坊街道龙井社区网格员反映,厕所排出的污水产生异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网格员将情况汇报给龙井社区书记刘薇,刘薇赶紧带着网格员到现场查看。
修建排水管道涉及居民、单位等多方面,有居民担心管道堵塞、破裂,不愿意排水管道从自家旁边经过,社区开展协调,让厕所修建单位承诺不论排水管道出现什么问题,都会负责后期的维修,经过多次协调,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红色物业”大学生宣讲团走进阳光壹佰小区,业主为“红色物业”点赞
有效盘活农村闲置养老资源
推进关爱保护困境留守儿童
近年来,江夏区民政局在积极履行新时代“三最一专”民政职责的同时,多项重点改革工作取得突破领跑全省,民政系统呈现出心齐、气顺、劲足、业旺的良好态势。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持续推进,留守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卓有成效,民生托底保障也更加得力。
民生托底保障网络更加密实
家住江夏区法泗街菱米村8组的村民严女士,2016年患尿毒症合并肾衰竭后离异,生活较为困难。2016年9月因病办理农村低保,现月保障金475元。2017年12月肾配型成功,各项费用需30多万元,因家庭无法承担巨额费用,其在网络筹款74876元。区慈善会核实后,分别在2016年、2018年及时给予5000元、8000元的大病医疗救助金。
近年来,江夏区民生托底保障网络日益密实。2018年,城乡低保、特困对象保障标准持续提高,重点救助对象和低收入对象医疗救助封顶金额分别增长至7万元和4万元。全年累计为2.4万名城乡低保、特困对象、患病困难群众,发放救助保障资金,有效保障江夏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江夏区民政局还积极开展流浪乞讨人员巡查救助工作,去年冬天,救助站深入车站、地铁、涵洞、菜场等流浪乞讨人员驻留地进行走访排查,开展帮扶救助,救助站还利用互联网技术成功帮助青山区走失人员与家人团聚。
农村养老服务让老人们赞不绝口
江夏区安山街红灯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服务中心里,老人们正在看书阅报、棋牌娱乐,养老服务公司的员工为老人们举办月度生日会,还提供基础体检、理发等免费服务,为解决老人们的就餐问题,该中心提供8元钱两荤一素的午餐,老人们对体贴周到的服务赞不绝口。
早在2017年,江夏区对安山街农村福利院进行了改革试点,与养老服务公司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有效盘活安山农村福利院的闲置养老资源,提升了农村福利院养老服务质量,为武汉市农村福利院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板。
在持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改革的同时,江夏区“互联网+居家养老”重点改革创新项目也取得阶段性突破,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一院一社工”工作,组织社工和青年志愿者深入各街道农村福利院,开展形式新颖的爱老助老活动,老年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困境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走在全省前列
江夏区儿童福利中心,社工带领孩子们玩起了“呼啦圈过山车”小游戏,现场气氛被调动起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也受到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德育教育。区救助站为所有孩子准备食品和文具用品,孩子们在歌声中结束活动。
今年3月3日下午,这场由武汉爱心天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江夏区救助站举办的活动,让江夏区困境留守儿童玩得开心也受到教育。
去年,江夏区启动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工作。全年落实资金近400万元,建成区级儿童福利综合服务大厅,在全区124个村建成“儿童之家”,在全区14所小学建设了儿童关爱服务站。
江夏区民政局运用大数据智能管理系统,为江夏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提供“互联网+动态管理和服务”,形成“村-街道-民政”三级儿童信息管理体系,做到了全过程监管,使帮扶救助更加精准高效。
投入23亿元改善基层医院环境
“互联网+医疗”进一步推动医疗改革
近年来,江夏区政府投入23亿元,改善基层医院环境,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成为城市新地标。采取“互联网+医疗”模式,开通的影像学、心电图远程会诊5.4万人次,做实医联体。
医改进入深水区,江夏区采取加大投入、引进人才、“互联网+医疗”,三招破解医改难题,有效提升基层卫生院就诊能力,促进分级诊疗,向“小病不出街,大病不出区”的目标迈进。
远程心电图诊断延伸到村卫生室
“互联网+医疗”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5月21日,江夏区乌龙泉街四一村村民金勤奎,咳嗽一周到土地堂卫生院就诊。拍片后自动上传到江夏区中医院远程影像会诊中心,10分钟后,诊断结果就回传到卫生院,身体无大碍,不用转院。
5月24日,距离纸坊街70公里的舒安街五里墩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数据可实时上传到区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诊断报告直接回传到村卫生室。村医涂光生表示,心电图机拍片诊断效果很好,村民以后不用再跑那么远看心电图。
据了解,江夏区人民医院和江夏区中医院利用“互联网+”,建设远程心电图会诊中心、远程影像会诊中心。自2016年12月开展远程医疗以来,影像学远程会诊43215例,心电图远程诊断11267例。据介绍,今年江夏区再把心电图远程诊断延伸到村卫生室,第一批选了10家中心村卫生室,配备心电图机。
江夏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朱华乔介绍,开展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以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患者小病不出街。据了解,投入1亿元的江夏智慧医疗已进入区发改局立项阶段,“互联网+医疗”将更进一步推动江夏区的医疗改革。
医院硬件建设稳步提升
市民看病住院基本不出江夏
纸坊居民李先生的母亲意外摔伤,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他到医院探望母亲时,才发现医院环境变化很大。“新建病房大楼环境不错,医护人员对病人态度真好,老人住这里,我们很放心。”朱华乔介绍,区医疗水平明显提升,市民看病住院基本不出区。
近年来,江夏区累计投入3亿元,完成11家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易地搬迁重建。新建的湖泗卫生院、藏龙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江夏区还将再投入7.67亿元,完成区中医院重建、妇幼保健院搬迁。
“再过3年,江夏各医院的硬件设施将彻底改变。”朱华乔说,区卫健局将在提高医疗队伍整体水平、医生服务态度等软件上下功夫,为健康江夏做出应有贡献。
本版撰文:欧阳崧 张奔设 王夫之 刘龙腾 王澎波 杨承 程莉 张春红 郭菲
【编辑:付豪】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