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街是中国社会活力的缩影丨长江评论

长江日报评论员肖畅
武汉光谷关东街,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聚集2.5万家企业,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体量。如果能有一幅全息影像,这里的景观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入夜,光谷软件园灯光星星点点,创业者们还在跟美国、欧洲伙伴视讯通话;光谷步行街上人流如织,来“练摊”的大学生、下班后出来休闲的产业工人、陪同商务客人的白领……这里创业扎推、创新碰撞,随时随地上演着创新创业的故事,涌动着生活与奋斗的活力。在一条街道上,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创新密度,带来无限生机和可能性。

7月22日,关东街聚集着众多科技企业,在这里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笑脸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武汉关东街的活力,是中国社会活力的缩影。100多万人口大多是青年人,数万家企业大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代表未来的人群大批投身于代表未来、拥有未来的产业,这本身就是活力的证明。过去8年,关东街每隔5分钟就有1人迁入,且在不断增长;企业在这里不断洗牌,自由进出和生长。仅在光谷软件园,就活跃着400家企业、4万多位创业者。很难想象,没有整个国家的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没有整个社会活力的支撑,会有这么多的人才、资本、技术在全国范围频繁快速地流动,一个面积不到50平方公里的街道,能够有如此充沛的发展要素持续集聚。
人口和企业在关东街扎根落户,不是人为制造的集聚景观。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不可能有哪个地方能够单靠规划,造成这样规模与体量的人口、企业密度。关东街的形成,是自由流动的结果,显示了中国社会的制度活力。人才、企业是“用脚投票”,并没有管制和束缚,他们不仅是自由流动,而且扎根落户于一个新的城市越来越轻松。这样的活力,得益于整个社会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障碍,人口和企业流动的渠道畅通无阻,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潜力才充分涌流。
关东街的活力,也是中国社会基层活力的一个生动案例。这么多“很拼”的年轻人走到一起,会有多少创新的智慧相互启迪,多少创业的热情相互激发。新经济企业集聚,创意产业、商业服务扎堆,高“浓度”的创新氛围之下,科技、金融、项目等各种创新元素都能寻找着最佳结合。全国最大游戏直播平台斗鱼,正是从这样的创新生态中走出来的,斗鱼的背后,还有无数充满活力的企业在一天天地发展壮大。
在关东街,一个街道不到40人,治理100多万人口。在中国城市行政区划体系中,街道是最小单元,但发展要素、发展活力的集聚不会以“街道”为单位。一个街道人口规模堪比中型城市,这样的治理课题放在传统经验看,放在西方城市中看,都是少见的。中国探索超大规模国家治理之道,许多经验正是从这些基层探索总结、提升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关东街为代表的中国基层,往往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地、策源地。
关东街讲述的是中国故事。一个街道的活力,印证着城市活力、中国活力,它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足以让许多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不实之词、悲观论调不攻自破;它还是一个鲜明的注脚,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发展如何创造奇迹、中国社会如何大踏步进步。
相关链接
青春密集区5分钟迁入1人,各有梦想挑战又刺激
【编辑:刘思】
(作者:肖畅)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