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城市形象片告诉你,外国朋友为何爱上武汉
长江网12月24日讯(记者刘舒)“如您所知,武汉是一座桥城。
万里长江第一桥飞架南北,结束了两江三镇延续千年的咫尺天涯。今日11座大桥如长虹卧波,跨越武汉145公里的滚滚波涛。
从长江大桥的敦厚朴实,到杨泗港大桥的神采飞扬。一座座桥,跨越武汉不同的年代,勾连千万武汉人的日常生活。
——然江河之外,武汉还有另一座桥。
17000名外国人侨居武汉,散落在三镇的大街小巷里。通过这座桥,武汉人认识了他们,他们也更多融入城市。”
23日,一部讲述4名外国朋友爱上武汉的城市形象片——《另一座桥》上线腾讯视频、百家号等视频平台,引起中外网友在朋友圈转发刷屏。片中的镜头,发生在武汉街头巷尾,也让外国朋友感到有趣。片中主人公之一、哈萨克斯坦小伙逸生告诉外国友人,“武汉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只要你努力,就能实现各种人生的可能性。”
这部时长6分钟的城市形象片,由《Changjiangweekly》、长江日报文旅研究院联合出品,青年摄影师余倩担纲拍摄,于23日晚在“一带一路旅行家”推广武汉的大会首次发布。会上,主要来自“一带一路”3 0个国家的旅行家们,津津有味地看完了大片,并给予高度评价。
24日,长江网记者再度联系他们,为您还原他们的武汉故事。这些故事,像一座桥,连接日益成长的武汉与世界。
荷兰音乐家律德:在汉找到音乐知音
10年前,荷兰音乐家律德第一次来到武汉。在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让他着迷,“它有那么多音阶、律制、调式的变化,比同时代欧洲的乐器发达”。
律德出身音乐世家,4岁学拉小提琴,6岁学弹钢琴,后师从著名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律德记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他从“知音故里”武汉带了一张古琴回巴黎。
人回去了,心却留下了。一年后,律德申请来到武汉大学历史系攻读音乐考古专业。
他的到来,也在武汉与欧洲之间,架起一座中西古典音乐交流的桥梁。
律德在育才二小、文华中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的交响乐团任指导或指挥,还以恩师之名,连续举办了5年切利比达克音乐节,邀请中国各音乐学院的优秀学生参加。
律德常邀请海外古典音乐圈子的朋友来武汉演出。最难忘的一场,来自法国、德国、美国的朋友和华中科技大学乐团的学生们,一起在鸟啼虫鸣中举办了“森林音乐会”。
律德也喜欢弹奏古琴的仪式感。表演时,他换上一身唐装,表情庄重又沉醉。在荷兰驻中国大使馆举办古琴专场演奏会,他面向各国嘉宾演奏了《阳关三叠》等曲目,又为大家讲述每首曲子蕴含的寓意。“外国朋友们对知音故里武汉产生了兴趣,当场就有人说想来武汉看一看”。
在武汉,律德也遇到了人生的知音。他与太太在《训诂学》课堂上相识。太太是湖北人,于是他们在武汉安了家。律德的家中,就像一个中西音乐交融的沙龙。书房里,三角钢琴和古琴各占一角。书架上,古典乐经典章节和中国古书错落摆放。
律德感叹,十年间武汉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琴台音乐节请来了柏林爱乐乐团这样的顶级乐团,演出一票难求;武汉学音乐的孩子也越来越厉害,4岁就能弹奏肖邦的曲目。”有了更好的群众基础和艺术氛围,他在筹划,以后能让中国的传统音乐和西方的古典音乐来一个跨界融合。
俄罗斯人高飞:创办俄语网站记录武汉生长
2015年之前,高飞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一所高校任职网络技术人员。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他辞职来到武汉,进入中南民族大学学习汉语。
行前,俄罗斯的汉语教师帮他取了一个中文名字,“高飞”。这个中文名,恰巧概括了他在武汉的主要活动:站在高处,用飞鸟视角拍摄大武汉。
来汉前,高飞想提前了解未来生活的城市,他在网络上搜索“武汉”,呈现最多的搜索结果是黄鹤楼。来到武汉,他发现,这里和设想的不一样。有黄鹤楼和楚文化的古韵,有快意生活的人间烟火,也有不断生长的城市筋骨。
“我想让俄罗斯人了解不同的武汉。”课余,高飞就拿着相机出门,寻觅“武汉之美”。
高飞是典型的屋顶摄影师,熟悉武汉每一个地标的最佳拍摄角度,轻车熟路地爬上周边建筑的屋顶,俯拍全景。为了拍摄华灯初上的黄鹤楼,或是夕阳映衬的鹦鹉洲大桥,他愿意在楼顶等上10小时。他说,“在距离地上几百米的地方看武汉,非常震撼,您能感受到城市的高度和速度。”
高飞最喜欢拍摄武汉的桥。从鹦鹉洲大桥到杨泗港大桥,再到数不清的新建立交桥,镜头记录了城市环线的生长脉络。
新开通的地铁线路、新建的特色建筑、新发生的大型活动.....每隔两三个月,他就重新”扫街”记录城市的变化,“我行走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中央电视台俄语频道和俄罗斯当地电视台专程来到武汉,以高飞为主角拍摄专题节目,这让高飞在俄语世界有了小小的名气。他最高兴的是,有俄语国家的朋友偱声而来,和他交流照片背后的故事,询问关于武汉的种种。
哈萨克斯坦小伙逸生:成为柔道教练和抖音网红
7年前,17岁的哈萨克斯坦小伙逸生来到武汉大学读书,当时他的中文词库只有你好和谢谢。
一次打的回学校,司机没听懂他说的“湖滨宿舍”,把他拉到双湖桥附近。逸生害怕又委屈,下定决心要学一口流利的中文。
2016年,本科毕业的逸生实现了这个小目标,他又有了新目标:作为一个柔道和巴西道执证教练,他想开一家柔道馆。
公司成立之初,逸生只有3万多元。租用场地需要的大笔费用让他一筹莫展,正为难之际,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武汉一家健身机构的老板,对方免费租借场地给他,收入双方分成。这次的顺利合作,让公司慢慢走上正轨。
逸生的柔道馆在沙湖附近的商铺里,学生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他经常会主动出去招生,遇到的武汉人友好和充满信任感,只要确认他的公司合法,就会很快签下合同。
每天晚上,孩子们来到柔道馆进行训练,热身、分解动作、逐个上场演示......全程用中文上课。逸生经常把训练场景发在抖音上。在抖音上,他是粉丝40万的“网红”。
他的抖音,记录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的幸福生活。他会回应网友们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好奇,记录坐在竹床上排队吃烧烤,吃传说中外国人最讨厌的皮蛋,也喜欢分享在各地旅游的体验。
有条视频被点赞186万,拍摄于凌晨1时,逸生在武汉街头散步,边走边对着镜头自拍:“在国外,这个点我们是不敢随便出门散步的,但现在中国的街头,灯很亮,人也很少,中国是一个既安全又文明的国家,我相信外国人在中国很幸福,谢谢中国。”他说,拍摄这个视频是有感而发,武汉提供了很多学习和事业机会,只要努力,就能创造精彩人生。
美国地震学博士:跨界酿出热干面味啤酒
泰勒·阿姆斯特朗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5年前以古地震学博士的身份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交换学习。结果,他的定居地换到了武汉,也换了职业,成了一名酿酒师。
初来武汉,全城只有两三家出售手工啤酒的酒吧。为了满足自己喝一口的爱好,也看到了商机,泰勒和合伙人李梅在光谷开了一间精酿啤酒屋。
光谷年轻人多,年轻外国人也多,他们包容、敢于尝试,给了泰勒“创作”啤酒的机会。精酿啤酒的四大原料是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想让口感更富想象力,靠酿酒师在配料上做文章。泰勒博士说,酿酒很好玩,就像是做实验。
他的实验成果是,几十种中西混搭的啤酒。花椒味、绿茶味、紫薯味、百香果味.....和本地特色的热干面味啤酒。
泰勒是一个热干面爱好者,几乎每天都要“来一碗”,于是研制了一款武汉味道的啤酒。他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花生、辣椒,试图还原出“热干面口味”。这款酒,在广州、深圳的展会上大受欢迎。
创业3年多,泰勒的精酿啤酒屋从前店后厂发展成了独立的食品生产车间和两间酒吧。
他的酒吧,也是武汉的一个小型“联合国”。每天晚上,聚集了各国客人来休闲聊天。中国客人慕名而来,尝尝地道美式汉堡和新奇口味的啤酒,旅居武汉的外国人来此小酌一杯,慰藉西餐胃。我们在酒吧拍摄时,店里正在玩字谜游戏,一位德国客人看见我们,拦住求助答案,“中国古代七大哲学家是谁?”
泰勒笑称,他的啤酒和酒吧与武汉一样,中外交融,包容万象。
【编辑:符樱】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