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这个“法宝”厉害在哪 | 长江评论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2-10 13:3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评论员周劼

  有一群人,他们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在家乡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他们在武汉、湖北的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他们来自塞北之北

  他们来自岭南之南

  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院士

  也有常在微信微博里自拍自晒的90后

  他们中有被孩子思念的父亲

  也有被奶奶牵挂的孙女

  但这一刻,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全部会师武汉、湖北,投入一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他们是全国医疗之精英,是全国紧急医疗救援之精锐。

  这一刻,山川相遇,国应无恙。

  这一刻,“四大天团”齐聚江城,汉将辞家破残贼

  他们名字叫做支援湖北医疗队。

  现在他们的名字前多了一个定语:一省包一市。

  一对一“对”在哪里

  如果追溯“一省包一市”语源的话,这是第一次出现。

  如果要追溯全国紧急医疗救援“一省帮一地”的事实源头的话,这起码是第四次出现: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央要求举全国之力重建汶川地震地区,以“一省帮一重灾县”原则,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2009年11月,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医疗救治任务十分艰巨,卫生部安排大型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等部门之间对口支援。具体安排是:

  北京市对口支援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天津市对口支援河北省;

  辽宁省对口支援宁夏回族自治区;

  上海市对口支援黑龙江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江苏省对口支援陕西省、甘肃省;

  浙江省对口支援贵州省、青海省;

  山东省对口支援安徽省;

  湖北省对口支援山西省;

  广东省对口支援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2010年6月,青海玉树发生特大地震,中央组织施工建设任务和援建、运输任务,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如果将“一省帮一地”从语言上扩展到“对口支援”;从公共医疗事件扩展为经济发展、重大工程、扶贫等等领域的话,这是无数次出现后的最新一次。

  1992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中有“对口支援”;

  1978年11月11日的《人民日报》新闻中有“对口支援”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有“对口支援”;

  1960年3月20日《山西日报》的社论“厂厂包社对口支援”中有“对口支援”——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出现的“对口支援”一词;

  更遑论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中反复出现的“对口支援”,在扶贫攻坚战中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的“对口支援”“定点帮扶”。

  从这些历史的线索中可以看到:

  “一省帮一地”“对口支援”是一项国家长期延续的政策,如研究者所言:它产生于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实践,是一种国家机制,“在国力还不强盛的年代,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顺利并且较快地完成了灾害救援及灾后重建。”

  并且它从来都是双向的,支援和受援经常转换,那年湖北支援汶川、山西,今天汶川、山西支援湖北,那年湖北支援全国,今天全国支援湖北。

  所以,它还是一种铸牢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省包一市”包了什么

  网上“天团、王炸、大杀器”成了形容全国医疗支援湖北武汉的热词,从中可以看到每一个人,无论湖北内外,转发这些消息中透露出的喜悦、惊叹、安心和鼓舞。就像网友所言:

  为什么惊喜?“一省包一市”让大家看到了跨区域的合作,带来的是效率、科学、专业,还有战胜疫情的希望。

  为什么安心?“一省包一市”让大家看到了省际间的牢固联动,不完成任务不脱钩的决心。

  为什么鼓舞?“一省包一市”让大家看到了全国一盘棋的优势,筑牢了战胜疫情、克服困难的信心。

  16省“一省包一市”,16个王炸怎么炸。从以往的经验来说,“一省包一市”的对口医疗救援中,外来的医疗队会给当地带来“三快速”:快速反应,快速救治,快速防疫。

  为什么要“一省包一市”?以一省之力帮助一市,是武功里的狮子搏兔,是兵法里的集中优势兵力。

  虽然东齐鲁、西华西在武汉机场相遇,互道加油,从战略上来说,他们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战役里的战友,需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战友情谊;从战术上来说,他们又是“一省包一市”不同战场同一战斗里的竞争者,需有“奋勇争先,斩将夺旗”的英雄气,一声加油也是给自己的。

  脆弱性与恢复力:中国特色的生命力与奇迹

  进入21世纪,各种各样的“巨灾”和“跨界危机”日益频发,造成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影响,对以单一地方为主的传统灾害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灾害之来,全社会的政治体系、经济组织、法律构架、技术有效性、环境生态安全性都面临“脆弱性”危机;灾害之后,又面临“恢复力”困难。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近年来,中国以对口支援为典型特点的救灾重建工作,因速度快、组织有序、成效显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与由市场力量或民间组织等牵头开展的救灾重建工作不同,中国以政府为主导的对口支援机制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这种优势没有政治家之间的相互指责和卸责,也不会有救灾的进展缓慢和各种反弹或事与愿违;这种优势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

  从汶川地震“一省帮一重灾县”,到新冠肺炎“一省包一市”,对口支援一路创造“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中国奇迹”背后是“最深刻的创新”。

  也许,等到疫情完全防控住的那一天,大家回头再看

  “一省包一市”——

  行政学者看到了结对形成支援关系能有效发挥两个区域的优势;

  发展经济学家看到了缩小地区之间差距的政策;

  政治学者看到了确保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安排;

  社会学者看到了政府间的慈善行为;

  公共财政学者看到了不同行政级别政府之间的财政平衡;

  公共管理学者看到了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方式。

  ……

  至于我,看到了什么?

  从疫情“重灾区”里坚持下来的我,会说

  “风月依稀梦想间,遥飞一盏贺江山。”

  我看到了世上最鲜活的人道主义。

  【编辑:符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