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跟死神较量的“战神”:他管的病区患者平均74岁,4名年逾九旬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2-23 20:28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2月23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刘望)疫情发生后,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主任余卫中临危受命,火速驰援综合一科隔离病区,连续坚守一线二十多天,带领团队一次次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在他管的病区,患者平均年龄74岁,80岁以上患者9名,其中4名患者年逾九旬,合并的基础病多,而且复杂。战“疫”期间,余卫中把更多时间留给了查房和集中讨论病案。“查房能让医生深入了解一手病情,集中讨论可让治疗方案最为优化,两者结合能大幅提升治疗效果。”每一名病人,余卫中都亲力亲为,对重点患者采取“盯防战略”,一旦发现异常,迅速组织施救,被同事患者称之为“战‘疫’灭火神”。 
  23天特护治疗从鬼门关“抢”回危重病患
  1月底陈女士入院时,心、肺、肝肾、凝血功能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余卫中请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小江、林杰、程波3位主任多次会诊,指导治疗。 治疗过程中,陈女士出现了医生最怕的“炎症风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DIC、肾脏功能衰竭、营养支持受限……余卫中的团队日日夜夜接力施救,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突破一个个难关。余卫中长时间蹲守在病房里,盯守观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治疗方案。 陈女士的胃肠功能稍稍恢复后,余卫中将大家省下来的牛奶、鸡蛋等营养食品送给陈女士,想尽一切办法为其加强营养。担心陈女士久卧出现深静脉血栓,积在深部的痰液无法咳出,余卫中亲自为病人翻身,帮助她排痰。 直到2月22日,61岁的陈女士才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现在,正在恢复中的陈女士已经可以与女儿微信视频聊天,并笑称日后女儿出嫁,一定请余主任团队吃喜糖。陈女士的丈夫李先生也感染新冠肺炎,被安排在她的邻床治疗。“二十多天来,我从绝望到看见曙光,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李先生说,妻子入院时命悬一线,如果没有余主任团队通力施救,估计夫妻二人早已阴阳两隔。
  余卫中主任为患者治疗中  通讯员刘望 摄
  坚守医院一个月夫妻共赴抗疫一线 
  5天一个24小时班,每天白班循环模式,此前晚上一直睡在自己原来的办公室,前两周因科室危重病人较多,便搬到了隔离病区外的办公室,随时准备进隔离区处理突发情况。 一个月没有离开过医院,余卫中早已没了时间的概念。综合一科病区护士长艾丽说,病区里只有余主任一个人是全勤。他总说,反正自己扎根在病区,多担点事没有啥。 余卫中的妻子杜丹在武汉市中心医院CT室工作,也上了抗疫一线。疫情爆发前,余卫中将11岁儿子送回了鄂州老家,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看。临走时,儿子一直念叨“爸爸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又说“爸爸妈妈放心,我在鄂州会听爷爷奶奶的话!”“后来天天忙着抢救病人,就连跟儿子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谈及家人,余卫中的脸上写满愧疚。他说,直到最近病人的病情逐渐平稳,才有空在晚上跟儿子视频。
  战“疫”结束后最期待医患关系更和谐
  让余卫中欢喜的是,病区每天都有病人康复出院。每次出院前,余卫中都会逐一向患者交代出院后,隔离观察期注意事项,肺功能如何康复训练等。余主任告诉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应收尽收,应诊尽诊”政策执行落实,疫情朝着光明方向发展,自己也看到了胜利曙光。 余卫中坦言,尽早医疗干预可大幅降低轻症转为危重症的几率,降低死亡风险,不提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居家隔离治疗。他向记者透露,市六医院成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以来,院长刘建华每天下午亲自组织召开科主任疑难病案讨论会,多学科专家针对危重症病例展开讨论,各专业多角度提出合理化治疗建议,大力倡导中西医协同诊疗,结合国家诊疗方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六医治疗方案”,实践证明治疗效果显著。
  每天查房后,余卫中都会召开讨论会   通讯员刘望 摄
  疫情结束后,余卫中最期待的就是医患间能够加深信任,消除隔阂。“不要让任何一个家庭在疫情中,留下失亲之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般可能施救,要敢于大胆尝试,要敢于讨教四方,要敢于突破思维,行医者当无悔。此外,团队一个人绝不允许掉队,疫情结束后一起平安回家!”临危受命后,余卫中在病区微信群的一席话,激励着大家在抢救中竭尽全力。
  【编辑:陈学忠 王爽】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