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不是“嘘寒问暖”型医生,却能让患者特别有安全感,陶凯雄:锤炼技术是对生命的敬畏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09-01 23:04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9月1日讯“一直很感谢陶教授,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严谨治学,仁心从医的典范”“让病人特别有安全感的陶教授”……9月1日,长江日报官微刊发《陶凯雄:为张伯礼“摘胆”的人》报道后,不少读者留言,表示他就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医生。

  8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肠胃外科主任陶凯雄接受采访。 记者苗剑 摄

  “他一看就是个‘仁心仁术’的好医生。”2日,43岁的洪湖患者龚运珍在武汉协和医院复查时告诉记者,她得了十二指肠间质瘤,胃肠道手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去年9月,看完陶凯雄的门诊,她觉得自己“有救了”。

  对同事们给的雅号“十环医生”,陶凯雄自谦道:“外科医生应该像飞行员学习,每一步都按照标准程序操作,做到标准无误,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高品质医疗。”

  “这病怎么治,就听陶教授的”

  龚运珍十多年前和丈夫一起去了无锡,生活至今。去年7月,她摸到腹部有硬块,在无锡一家医院检查后,被告知得了“十二指肠间质瘤”,要开刀。当地医生告诉龚运珍的丈夫,手术难度大,而且肿瘤太大了,有7厘米,不仅要切除十二指肠,还要拿掉胆囊和胰腺。“术后生活质量肯定会受影响,做好心理准备。”

  龚运珍怕了,躺在病床上搜全国各地擅长做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外科专家。“这个领域的知名教授我都查过。”她说。

  龚运珍在“考察”一众知名教授后最终敲定陶凯雄,原因是她翻遍好大夫网站上近四年的患者评价,几乎是零差评。

  “他在我肚子上摸了摸,看了看之前的检查结果,很肯定地告诉我不能直接手术,要先吃靶向药。”去年9月,龚运珍一从诊室出来就告诉丈夫,“这病怎么治,就听陶教授的。”

  温和、可信,是陶凯雄给龚运珍留下的就诊印象。“我来找他前,百度了很多这个病的资料,问了他很多网上搜到的东西。”龚运珍说,就她的看病经验来看,很多医生都不喜欢患者说“百度上说、其他医生说”,但陶凯雄很耐烦,对她提出的疑问,都一一解释得很清楚。

  陶凯雄在手术前洗手准备。 记者苗剑 摄

  “脾气好、专业、沟通到位”,是很多患者对陶凯雄的共识。在好大夫网站上,一位患了结肠癌的病人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拿着一沓病案资料来看病,陶凯雄不仅非常耐心地听他介绍病情,还一直安抚他,跟他讲了很多病理的相关知识,使得他有信心面对疾病,配合治疗。

  “恐惧源于无知。”这位患者写道,“陶教授不是空有‘态度’,他对科学的尊重和敬畏,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底气。”

  “患者平安下手术台只是手术的最低要求”

  在陶凯雄的建议下,龚运珍服用了十个月的靶向药物,今年7月20日,她再次到协和检查,陶凯雄告诉她,肿瘤已经缩小到4厘米,可以做手术了。

  老家的亲戚给她介绍了另一家医院的医生,丈夫觉得医院有熟人可能更保险,跟龚运珍商量要不要再咨询下。她不干,“我就信他。他一看就是个仁心仁术的好医生”。

  杨晓霞对这份信赖感同身受。三年前她被查出得了胃间质瘤,9.7厘米,一开始找了另外一个医生,对方说得模棱两可,“最好是开腹。如果一定要微创,做腹腔镜也可以,但你这个肿瘤很大,中间可能要转开腹。”

  “对患者来说,听到这样的方案,心里是惶恐的。”杨晓霞说,她又咨询了陶凯雄,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答复:“你放心,我可以给你做微创手术。”听到这话,杨晓霞如释重负,最终手术也很成功。

  7月31日一大早,龚运珍被推进手术室,这是当天最大的一台手术,做了4个小时。虽然通过药物,龚运珍的肿瘤已经缩小到4厘米,只需用腹腔镜做局部切除,但对术者要求很高。因为十二指肠位置隐蔽,被重要血管包裹,暴露困难。

  陶凯雄为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手术。 记者苗剑 摄

  协和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鹏也参与了这场手术。“陶主任的手术特别有观赏性,他能将手术部位暴露得特别彻底、干净。”张鹏说,别小看这一步,要把十二指肠间质瘤暴露出来,医生要非常熟悉其他组织器官的解剖间隙位置,从间隙里将脏器拨开,到达肿瘤位置。

  陶凯雄说,暴露手术视野至关重要。这一步做得踉踉跄跄,到处是出血点,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就大;这一步行云流水,患者术后就恢复得更快,基本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患者平安下手术台只是手术的最低要求。对我来说,一旦术中出现大出血,哪怕我能及时处理,这台手术也是失败的。”陶凯雄说。

  术后第二天,龚运珍就跟丈夫有说有笑了。

  他将患者受益放在第一位

  很多医生做腹腔镜手术会采用机器缝合,但陶凯雄坚持手工缝合,除非情况特别紧急或者患者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他才会用吻合器。

  但是手工缝合对腹腔镜手术来说,医生相当于是拿着两根“筷子”在打结,费时费力。有下级医生不理解,吻合器对患者造成的异物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也不会增加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什么不用呢?陶凯雄的解释是,相比吻合器,手工缝合用的是可吸收缝线,比吻合器便宜,一方面可以为患者节约费用,另一方面患者体内不会有异物。

  “陶主任的任何诊疗决策,都是将患者受益放在第一位。”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蔡明告诉记者,有一次做完胃癌手术,陶凯雄要求他们将标本分组后再送到病理科化验。因为外科医生是最了解手术情况的,由外科医生来分组,病理科才不会遗漏。所以每次做完肿瘤手术,他们都还要花半小时时间来处理标本。

  不仅如此,穿刺以及取标本的位置也有讲究。陶凯雄要求,对女患者,穿刺位置能开到肚脐以下就开到肚脐以下,取标本时要从隐秘部位取出。

  “不止于技,渐臻于道。”对同事们的盛赞,陶凯雄连说“太过奖了”。“锤炼技术是对生命的敬畏。”他说,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如果临终前,回想这一生做的手术,能说一句“问心无愧”,是件很幸福的事。

  (首席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涂晓晨 王继亮)

  【编辑:张靖】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