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光谷有家民营孵化器是国家级,在孵企业百余家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0-11-14 11:23 来源: 中国光谷
【字体:

  在中国的科技创新进程中,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科创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支持中小型科创企业的成长,孵化器应运而生。1987年,中国的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诞生于丁字桥路108号。自此之后,武汉乃至中国的孵化器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海容基创始人田真祥

  初见田真祥,很难想象,这个脚蹬黑色布鞋、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就是东湖高新区一家大型民营国家级孵化器海容基的幕后操盘手。短短8年时间,他所创办的海容基集团已发展成6家高新产业孵化园,孵化了500余家企业,培育了100家明星企业,一批有影响力的创业者从这里走出。

  从创业到服务创业,2012年,39岁的田真祥在光谷大学园路创办海容基。在此之前,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硬件专业的田真祥当过6年高校教师,又下海创业,售卖教学实验仪器。创办孵化器是机缘巧合,他回忆,“有一次租房,房东报价是18元/平方米,如果整体承租,只要13元/平方米,近3成的毛利润。”3天时间,田真祥就选择了整体承租,做了一段时间“二房东”后发现,所有入驻的企业都有同样的“成长的烦恼”,希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由此开始转型孵化器。

  什么类型的企业能够入驻海容基?海容基的标准也简单:科技型、初创型、光电子和机械领域。资金、人才和市场,是他最看重的三个方向,首先是资金支持,“所有园区的企业,贷款是不需要抵押的”;二是人才吸引力,“10人以下企业,招一个研究生,补助2.5万”;三是加大市场营销,“园区在产业链上形成联盟,形成内外两个循环体系,对内服务和对外服务同时进行,控制采购价格,互通销售网络”。

  海容基将孵化器定位为“高端服务业”,在田真祥看来,做孵化器,有两个东西是根本,一是房子,物理空间,根据不同的业态,将房子不断的提档升级,二是服务,这是有想象空间的,所有的企业需要的,都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

  据介绍,海容基在很早之前就开始践行网格服务,集团下设企业服务部,企业服务部的每名员工都要对应服务多家企业,并将国家、省、市、区、园区的各项政策列出详细清单,从解读,宣讲,对应落实,每家企业能够获得怎样的政策支持清晰明了。

  田真祥还清楚的记得入驻园区的第一家企业,中电华能,电源领域的一家高新企业,至今仍陪伴园区一同成长。8年时间,从园区走出的明星企业他如数家珍,光奥科技,声光器件与传感器领域的高新企业,刚刚获评“十大高成长光谷瞪羚企业”;唐济科技,医疗器械领域的高新企业,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为湖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医疗器械企业;全华光电,以智能化为主方向的节能产品供应商,新三板上市企业……

  中小型初创企业成长不易,田真祥见证了成功,同样也见证过失败,“海容基做了8年,每年20%的淘汰率,至少100家企业消亡了”。特殊的2020年更是艰难的一年。他回忆,最艰难的2、3月,他孤身坐在光谷大学园路的办公楼里,开证明,盖公章,近百家企业,几千名员工,复工难,返汉难,出门难,很多都要复工证明,他都给需要的入园企业逐一开具,堆起来厚厚一摞。武汉重启后,除了减免房租,为园区企业申请纾困资金,成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家一家,摸底排查,从平台注册到贷款申请,手把手教。据介绍,园区多家企业申请到200万-300万纾困资金,整个园区企业共计逾千万。

  他喜欢“裂变”一词,在他看来,孵化器是一个有天花板的行业,利润空间小,不可能裂变,没有情怀,没有社会责任感,是无法坚持的,“然而,看到园区这么多的企业在逐步成长和逐步裂变,才觉得真正有成就感”。据介绍,海容基目前在孵企业100多家,已毕业企业逾百家。几年时间,上市、挂牌、并购,获得投融资的各类企业无数。

  ​【编辑:熊展平】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