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校企合作,种下一片数字经济“试验田”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3-18 23:33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3月18日讯 3月18日,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成立全市首个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与园区4家企业签订协议,将在气象监控、智慧化粮食加工、传感器等数字经济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

   

  奥森迪科车间内工作人员在进行焊接测试。记者陈俞 摄 

  随着我市提出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鼓励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岱家山科创城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今年正式启动数字经济项目年,将举办“数字经济学堂”,宣讲数字经济政策,举办数字技术学术报告,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

  长江网记者了解到,在该园区已有多家企业在深化校企合作上有了亮眼成果,这些企业加快拥抱数字经济,多款产品实现迭代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石墨烯在这里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步入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就好像进入一个石墨烯展览室。里面展示了各种形态的石墨烯,以及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何大平教授团队持有相关专利进入园区,创办了该企业,生产的石墨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国防军工等领域。

  据介绍,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强度高、透光率高、导电性佳等特性。“但传统石墨烯呈粉末状,限制了其应用的可能性,无法在高端领域商业化。”企业运营总监陈鹏飞介绍。

  早在学校实验室,这支团队就突破了技术攻关,但产业化应用还在构想阶段。进入岱家山创业园后,不仅享受三年租金补贴优惠,园区为其提供专利申请等全方位服务。

  在园区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了不少薄膜式石墨烯成品,该项目现已实现自动化生产。陈鹏飞介绍,企业首创石墨烯膜与金属焊接技术,兼顾导电和导热特性,性能全球领先。该项科研成果已成功从实验室迈入工业化生产、产业化应用。

  目前该产品已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去年,其建立的湖北省宏观石墨烯技术专业型研究所,获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全省批准该类新型研发机构仅10家。

  当日活动现场,武汉理工大学另一项目也与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器签约,双方将围绕微机电陶瓷压力传感器项目开展合作。该项目是物联网中的一环,主要便于信息采集,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电等领域。

  “高校具备极强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对市场需求、专利申请等领域的理解或多或少有偏差,而园区具备成熟的孵化服务体系,可让高校在技术成果转化上少走许多弯路。”该项目负责人沈杰介绍,该项目后续筹备在园区成立企业。

  “傻瓜式”焊接机实现24小时不停机 

  当天,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双方将围绕某控制器一种算法优化加强技术攻关。

  奥森迪科是进驻岱家山的科技研发型初创企业,在园区的大学生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实现了“三级跳”式的发展壮大,现已在国内行业领域排名前三。

  记者走进一间约300平方米的车间,只见工作人员将一块小钢材放置于大钢板上,拿起焊接头对准交接处呈直线滑动,随着电光火花,两块钢材就被牢牢粘在了一起。“无需焊接技术,任何人拿起来就可以上手。”公司总经理尹钢说。

  这是企业疫情期间研发的一款激光焊接设备,刚刚推出就成为行业“明星产品”。今年,奥森迪科突破技术攻关,让焊接变得更“智能化”,刚步入市场就已收到多家厂商的订单。

  尹钢向记者展示了其产品在智能化工厂的应用场景:车间内,机器人将一块板材“递”给一台激光焊接设备。设备主动“接”过,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画圆”焊接,完成后再传输至下道工序,全程实现“无人化”。

  “传统的焊接方式以电焊为主,电焊工的手艺决定了焊缝是否整齐。”尹钢介绍,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企业也相应从激光焊接迈向智能化定制焊接。当前,企业推出的智能焊接机,可满足“固定式”“直线式”“画圈式”三类焊接场景需求。产品推出后,成为了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可以实现24小时不停机,大大节省了工厂人力成本。

  “我们与高校达成合作后,将针对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让产品更加精细化。”尹钢说。(记者陈俞 通讯员邓培 邓梦) 

  【编辑:姚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