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嫦娥”取壤广寒宫,交给地大做体检:已知天上宫阙年轻20亿岁

新闻中心 > 武汉

2021-07-13 20:09 来源: 长江日报-长江网
【字体:
  长江日报7月13日讯从北京带回来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月壤,正式亮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并顺利进行了第一次无损实验,以测试月壤的某种物理特性。


  距今10多亿年的月壤。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摄
  此次申领月壤负责人之一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汪在聪教授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为保护好月壤,他和同事一领取到样品就立即塑封保存了,主要是为了防止空气中水分对样品造成影响,同时在密封箱里还放了足够多的干燥剂,“这东西太宝贵了,哪怕一丁点的损失都会让人心疼”。


  接收到的月壤极其微少,科研人员倍感珍惜。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摄
  接下来,研究团队将会对月球样品进行一系列研究,以了解复杂月壤的结构、组成和成分,以此认识月壤形成和改造过程,月球的岩浆过程和月幔演化历史。
  汪在聪表示,阿波罗时代获得的样品绝大多数是距今30多亿年前的古老样品,而中国此次取回来的样品可能是非常年轻的(距今约10余亿年),这对于刻画月球从古老到年轻的深部过程和演化历史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此次嫦娥五号的成功采样,显示了中国强大的科学实力,对科学家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研究机会,他倍感珍惜。


  王教授展示月壤。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摄
  汪在聪介绍,第一批申请样品截止日期是5月31日,答辩日期是6月11日,而样品分发的时间是7月12日。专家组在评审过程中特别看重申请人提出的申请是否具有重要科学含义,是否对公布的月壤有深入的理解,并且需要三分之二的评委通过,才能申领成功。
  作为嫦娥五号工程深度参与者之一的肖龙教授介绍,他们从2009年开始做模拟采样。首先是选择着陆月球上采样区可能会有的岩石类型,再做分析测试。团队遇到了很多挑战,比如月壤的颗粒粗细、怎么破碎才能使得破碎以后的形态相像;月壤从上到下并不均匀、密实度不一样,要设计钻孔取样的力度、转速等;要满足不同的工作状况(标准状况、挑战状况);要考虑到岩石类型、月壤形态、力度、配比以及月球低重力,考虑低重力环境下用什么来替代等等。“进行了上千次的实验,失败了很多次,但最终我们还是在2017年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准备工作。”


  地大(武汉)实验室准备做样品实验。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摄
  肖龙现场演示了月壤抓取模式,他说:“‘嫦娥五号’主要采用两种采样方式,即机械臂表取和钻具钻取,两种方式互为备份。样本的预期总质量约为2公斤,其中钻取0.5公斤,表取1.5公斤。实际取样质量为1731克。对月壤的认识和研究是月球探测以及未来建立月球基地、利用月球等不可或缺的基础。”
  提到月壤,汪在聪很自豪地说,月壤最珍贵的是科研价值,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己采集到月壤,有助于了解月球、了解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利用月球提供研究素材。由于用于月壤研究的主要实验设备在未来城校区,所以月壤的相关研究将在地大未来城校区进行。


  《月球样品证书》。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摄
  汪在聪说:“得到样品非常不容易,地大组织了非常强的队伍,做了非常详细的研究方案,尽量做到低损耗样品,并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作为大学老师参与到这个工程中是非常自豪的,是国家强大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和平台。”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实习生王书琪 通讯员庞伟红 王俊芳)
  【编辑:丁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