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突发专题 > 武汉2014年元旦启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 > 典型人物

那些天,我们的经普

2013-12-13 11:53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可曾在十月的某一时刻,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戴着同样的工作牌,背着同样的公文包,步履匆匆地在小区间穿梭,面带笑容地在公司旁驻足……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经济普查员。

    9月底,我市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工作正式开展,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经济普查员。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我于10月初正式上岗。所谓“单位核查”,就是与同事一道,手里拿着事先整理好的单位底册,采取“地毯式”搜索方式,一家一家查找辖区内的单位,然后根据单位的“三证”(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判断单位属性。

    记得单位核查的第一天,心里充塞着满满的喜悦与激动。然而“万事开头难”,由于公司搬迁或者注销的缘故,爬了很多楼层,却没见到一家公司的影子。手里拿着名册,先前的激动被此刻的失落慢慢吞噬。但我心里更多的却是不甘。于是我就跟大伙提议,到了标明有企业的地址,无论有没有看到公司牌子,我们都敲门看一下情况,进一步确定是否真的不在这里了。按照这样做,果真找到了一家,待说明来意并出示工作证后,老板非常配合地拿出三证给我们查看、登记。

    从第一家公司出来,各种兴奋一齐袭来,大家大受鼓励,满怀欣喜的朝下一家进军。然而兴奋劲还没过,困难就来了。那是一家新增的企业,给我们开门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对于我们的到来,他脸色有些难看,与他说明来意并出示证件后,他更是把脸一沉,直接挥手让我们走。记不清当时说了多少话、作了多少解释,更记不得当时是怎么离开的,只觉得满心的委屈。不喜欢被人拒绝的感觉。从楼上下来,我一个人在小区长廊里呆了很久。想过要放弃,但为了当初被选作普查员的承诺,我告诉自己要坚持。

    后来经历得多了,首次上门遇到不配合的情况也成了家常便饭。多上几次门,多宣传一下政策法规,最终还是会赢得对方的理解、尊重与配合。有一次拿下一个“钉子户”后,同伴秀丽突然说,张静,我觉得你脸皮还蛮厚的。我一脸无语,你这是夸我呢,还是夸我呢?秀丽一本正经的回答,这都没听出来,肯定是夸你啊……

    每一天,一样的太阳;每一天,不一样的经历。或是畅通无阻,或是磕磕绊绊。时间长了,也慢慢摸出了一点门道。比如,遇到不配合的企业,我们会让物业的工作人员出面帮我们解决。对于实在不愿意提供“三证”信息的,我们就让他给我们一个联系方式,再请相关部门出面帮我们协调解决。这样调整战略后,效果果然好了很多。

    遇到20多层的高楼,“地毯式”核查也成了一种体力活,有时从上至下逐层“扫荡”下来,人就筋疲力尽。后来我们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电梯利用非高峰期,一个人按住电梯键,一个人进去核查。这样配合着,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10月30日,经济普查核查工作第一阶段顺利结束。一个月的核查工作,感觉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很感谢这次经济普查,给了我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让我学会了为人处事,学会了与人沟通。(作者系东湖高新区普查员张静)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