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突发专题 > 武汉2014年元旦启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 > 相关资料

我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阶段工作综述

2013-12-13 11:14我要评论
分享到: 6.02K
字号:T|T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以进一步摸清二、三产业底数、全面掌握经济发展新变化,为有效应对风险和挑战、有力推动转型升级提供可靠依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更好为宏观决策服务”。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摸清经济家底”。自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部署,扎实做好组织工作。

    组建机构——强化普查组织保障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经济普查,按照统一部署,今年年初我市全面启动经济普查工作,组建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耀斌任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财政局等32个市直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的市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统计局办公,由市统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区(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成立以分管区长(主任)为组长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同时明确普查职责分工,实行部门协作,要求各职能部门动员全系统深度参与和支持普查工作。市委宣传部、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农业局、商务局、文新广局、房管局、工商局、旅游局、国税局、地税局、电信武汉分公司等部门相继制发文件、成立专班、动员部署、积极协调,全力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市直其他部门主动提供行政审批或登记的单位名录,为全市查清单位提供参考。

    经过一年周密筹备,一个覆盖全市、分工明确、协调顺畅的普查组织体系已经建成。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普查已进入临战阶段。初步统计,全市需查清查实约60万户各类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为完成好普查任务,全市已选聘1.3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开展试点——积累普查实战经验

    据悉,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对象包括我市区域内全部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在普查方式上,本次普查创新性地使用电子地图、手持电子终端(PDA)定位普查空间标准和采集数据,大大增加了普查的难度和任务量。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次普查工作,我市采取试点先行的方式,在江岸区大智街进行普查试点。试点工作小组全程指导和参与试点培训、地图绘制、单位核查、PDA数据采集、数据审核等各阶段工作,探索查清单位、查实总量的办法和举措,确定了将电子地图和PDA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普查业务流程的有效途径,为全市普查工作的全面铺开不断积累经验。

    单位核查——夯实普查登记基础

    单位核查的目的是查清单位,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全市收集整理部门数据,进行单位比对,生成核查底册,勘定区域边界,绘制普查区域地图,开展“地毯式”核查,采取本级排查、上级助查、部门协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查漏补漏。

    单位核查工作历时两个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贾耀斌及市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先后带队到各区督查,研究解决单位核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把好工作进度关、数据审核关、质量控制关。通过单位核查,生成普查登记底册,加载到PDA,为普查登记奠定良好基础。

    广泛宣传——营造普查舆论氛围

    数据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的生命线。为争取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如实申报普查数据,全市开展了广渠道、多形式、宽领域的普查宣传:地铁1、2号线车厢、站厅共2924块电视终端,同步播放普查宣传广告;长江日报、武汉晚报一版和武汉电视台黄金时段,刊播经济普查倒计时;主干道20台公交车身上印制大幅宣传画;全市15000辆出租车、1000余台公交车、江汉路步行街等繁华地段电子屏,以及湖北日报电子阅报栏滚动播放公益广告。同时印制《致全市经济普查单位核查对象的一封信》,开设普查网站专栏、开通电话彩铃、发送宣传短信,为普查工作造声势。 

    按照统一部署,2013年是普查准备阶段,2014年是普查登记及数据审核、汇总、评估阶段,2015年是普查资料编印及评比表彰阶段。全市上下将按照依法、科学、求实、创新普查的要求,摸清底数、搞准情况,为全面推动我市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信息依据。

分享到: 6.02K
相关阅读
合作网站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4064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 B2-201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