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最关键的是要动手实验,实验中掌握的知识要比死啃课本深刻持久得多。”该校科学课教研组长林保银说,起初学生们接触到科学课时,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提不起兴趣,学校就根据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将课堂上该做的实验一个不落地完成,同时鼓励学生们做家庭小实验,逐渐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该校科学课特级教师、湖北省名师高建萍介绍,学校鼓励学生们成立家庭小实验室,如今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里建起了实验室,在家也能做实验。高老师说:“家庭小实验室不需要大的投入,废弃的玻璃瓶可以当烧杯、试管,纱布可以当滤纸……只要有心,建成家庭实验室不成问题。”
为了指导学生们进行实验,学校还动员教师和学生设计科学小实验,精选方案制成了3套科学小实验集,发给学生们人手一册。翻开实验集,记者看到,这些小实验不需要大量的实验器具,不需要加热,一瓶水、一张纸、一支笔、一个球就能完成几个实验,不耗时不费力,也不需要财力投入。为了指导学生们做实验,学校还开设了“科学探究室”。
在获得一等奖的学生中,不少学生学得很轻松。九(2)班的王逊就是如此,他告诉记者,科学课的书本知识每个学生都能看懂,但缺少机会运用知识,所以在考试中就难以得分。而他每周至少要完成2-3个小实验,多的时候一天一个小实验,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书本的知识就如一个个印进了脑海中,有趣的实验也不断地助长他学科学的兴趣。
采访末,高老师还特别强调,学生做家庭小实验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安全问题,涉及用火、酸碱的实验应有家长在场;二是做实验不能“看热闹”,实验前要写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后要完成报告,这样才能从实验中尽可能多地学到知识。
责编:郝琦